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借力科技,天津工业大学让“能吃”的染料助力脱贫攻坚战

2020-06-0437078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没想到大家对蓝靛粗布做的衣服这么感兴趣,很多人在直播中询问还有没有其他款式,咱们得在满足顾客多元化需求上再下下功夫……”前不久,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副县长欧阳川走进直播间,为县里的特色农产品代言,网友们对靛蓝染布工艺非常关注,同时也表示期待更多品种的服饰产品。于是,下了直播间,欧阳川就马上给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巩继贤打电话,三年多的往来沟通已经让他们之间无需客套,直入主题讨论起来。
 
  多年前,为决战脱贫攻坚,贵州省提出发展民族特色服装产业的思路,推出了“锦绣计划”,靛蓝染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于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来说,蓝靛染不仅是民族传统技艺,而且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中华布依*县”,册亨县从中看到了契机。
 
  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县,册亨县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的蓝草为当地布依族人制靛、染色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蓝草本身就是植物染料,*无污染,同时,它又是一味具有消炎抗菌功能的药材,用它染色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可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然而,现有染色技术大的问题就是掉色严重,摸一摸手就变成蓝色了,这为靛蓝服饰的量产和推广带来了巨大障碍。
 
  2016年, 贵州册亨布依族自治县及 贵州篱籇布依服饰工艺研究院有限公司听说天津有个“专门研究纺织”的高校,便慕名而来,找到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染整研究团队,这也成为两方合作的起点。
 
  天津工业大学来自生物、化工等不同专业的5名教师组成了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们几次带学生到册亨县实地走访研究。记得*次到达贵州,团队和县*、公司*共同寻找突破口。“现在老百姓染出来的衣服掉色这么严重,工艺流传这么多年,难道大家一直这样穿吗?”讨论中,公司董事长何巨春的疑问引起大家的关注。
 
  巩继贤和同事、学生开始一户户走访,寻找“答案”。直到在一户人家中,村民翻箱倒柜找出一件孩子穿的小衣服,女主人说:“这件衣服我儿子穿过,我哥哥穿过,不知道是哪位老人传下来的。”巩继贤注意到,衣服是用植物染料染制的,虽然有磨损但确实不褪色,这给了大家坚持研究植物染料的信心。
 
  无论是“官府的作坊”还是“老百姓的大缸”,染色的主要机理都是一样的,即对自然生物现象的利用。目前的重点是将一个自发、不可控的过程变得可控;将现代工业生物技术运用到自然染色过程中去。
 
  巩继贤向记者介绍:“传统蓝靛染是有严格工艺流程的,类似瓷器官窑民窑之分,染布工艺也有很大差别。随着时间的流逝,布依族传统的靛蓝染色技术流失严重,工艺过程完整性下降,造成植物靛蓝手工染色产品色牢度低等问题。同时,精细的染布流程冗长、复杂,不适合量产。所以,我们在传承传统工艺、研究植物靛蓝传统染色技术复原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开发植物靛蓝的利用及原生态纺织,这才能真正把这项古老的染布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研究困难的就是寻找生物催化剂——还原力强的高效菌株。团队驻扎在册亨县农户,连续十几天全程观察染布过程,将村民染色的靛泥带回实验室研究……几年间,团队借鉴传统的自然发酵思路,通过全细胞生物催化剂构建、生物还原的电子传递过程分析、生物还原过程植物靛蓝分子演化行为分析等研究,构建了清洁高效的植物靛蓝生物还原染色技术,实现基于生物还原的植物靛蓝染色,开发出系列植物靛蓝染色产品。
 
  目前,在贵州册亨布依族自治县政府支持下,植物靛蓝染色工厂建立起来,企业正式投产不到1年,直接解决当地30人就业,间接带动蓝靛产业从种植到旅游产业200余人就业,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产品远销国内外。同时,形成了包括蓝草种植、靛蓝染料的制备、靛蓝染色,以及靛蓝相关日化用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生产的产业链,并带动了当地产业旅游业发展。
 
  “靛蓝染料*、无污染,本身就是一味能吃的药材,符合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下一步,我们要着手开发更多的健康产品。”谈起这项工作,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用科技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战略,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上一篇:2020年1~4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运行简析

下一篇:坯布价格普遍上调、传统淡季需求回落,面料企业煎熬期波澜再起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