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访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

——访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
发布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3787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让国内服企普遍苦不堪言。然而即使压力重重,但对于为服装企业提供优质、高效、节能的裁剪机械的企业而言,却从中看到了机遇。
  
  “产业升级,装备先行”这是中国服装协会基于当前中国服装产业现状所倡导的产业升级模式和出路,也成了作为自动裁剪领域内的设备供应商和鹰科技的下一个发展动力。
  
  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1年,中国自动裁剪系统经历了从数百万元到数十万元以内的价格变迁。这一演变的背后,我们无法绕开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全球自动裁剪系统行业的新秀,其在短短数年间成长为全球自动裁剪系统行业大鳄并拥有过半的市场占有率。



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
  
  借助参展德国法兰克福展的机会,尹智勇在德国法兰克福接受了笔者的访问。在遥远的德国,我们谈论着关乎中国服装产业自动裁剪领域的趋势和发展,似乎在某种意义上给了我们在服装产业的话题方面更为直观的对比和基调。
  
  没有虚无缥缈的高谈阔论,只有一针见血的定位与思考。
  
  “这是最坏的时代”———成本压力下的阿克琉斯之踵
  
  一段时间,“国家将下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5%至11%”的传言不胫而走,虽然国家相关部委及行业协会均否认了这一说法,表示尚未决定或获悉在近期调整出口退税率,但这一传闻给纺织服装业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纺织服装企业之所以对出口退税调整如此敏感,主要是中小企业占大多数的纺织服装企业实在经不起利润流失带来的打击。2010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达770.51亿美元,出口退税约785亿元人民币。上下浮动一个百分点,关乎纺织行业约52亿元人民币的利润。特别是纺织服装企业长期处于微利,在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煎熬的背景下,下调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一大批中小企业将滑入生死线之下。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来看,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甚至取消都在情理之中,但如果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甚至是一次性下调5个百分点,必将在短期内给行业出口造成重创,而这种不利因素也将传导至纺织服装市场的中上游行业。
  
  对此,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表示,具有“人口红利模式”的中国服装产业在面临上述形势时,必将产生严重的利润下滑,尤其是对外贸出口型服装企业更是如此。
  
  而带给服装企业压力的不仅如此。
  
  人民币升值更使外贸型服装企业雪上加霜,利润大幅下滑;国家制定的“工资倍增计划”对所有中国服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提高40%以上;原材料价格上涨更让服装企业普遍苦不堪言。
  
  在种种的压力下,“节能、增效、扩大利润”的需求愈发强烈……
  
  “这是最好的时代”———产业升级设备先行
  
  “汇率、退税、成本等压力下的中国服装产业将何去何从?产业升级已被国家及相关部门纳入了议事日程。”尹智勇表示。
  
  在中国服装产业调整、升级的大背景下,以三维测体系统、数控裁剪机、自动铺布机、智能吊挂系统、智能缝纫设备及高端整烫设备为代表的先进服装生产装备,已成为服装企业生产装备升级的重点方向。其中,数控裁剪机以其突出的替代优势、高性价比以及不断扩大的市场影响,引起了国内服装企业的广泛关注。
  
  随着国内数控裁剪机生产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数控裁剪机产品的价格门槛不断下降、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截至2010年,数控裁剪机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已从本世纪初的每台300多万元下降至100万元以内,个别主流品牌规模化生产的数控裁剪机售价甚至已降低至每台80万元以下,售后服务费用也降至每台5万元以下。与此同时,数控裁剪机生产商推出了24小时电话服务及节假日不间断服务,售后服务水平在不断提升。
  
  而和鹰科技则在2011年年初将这一进程推向了高潮,在3月份举办的CHIC2011(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及DTC2011(东莞国际缝制设备展)上,其所推出的“80万促销计划”成为了行业一大亮点。
  
  尹智勇介绍:“和鹰科技‘80万’优惠让利活动主要是指客户只要一次性付款80万元,就可以拥有一套包括一台具备世界领先科技的数控自动裁剪机;一台伺服智能铺布机;一套具有强大软件兼容性,可实现完美对接,精确裁剪的YINCAD排料软件;10块气浮台板组成的全球领先和鹰科技自动裁剪系统。”
  
  本土生产企业主动下调价格、提升服务,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服装企业用得起数控裁剪机,大大拓展了市场,加速了数控裁剪机这种高端设备的普及。同时,随着性价比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数控裁剪机产品,数控裁剪机的下游产业链呈现明显扩散趋势,由最初的纺织服装行业领域逐渐向产业用纺织品、交通运输领域、特种材料领域等下游行业过渡。
  
  产品价格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下游行业发展和应用行业领域扩大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在以“普及自动化裁剪系统”为己任的和鹰科技等企业的努力下,国内数控裁剪机行业市场欣欣向荣。
  
  普及化才是服装产业升级发展的硬道理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2010年11月20日举行的“中国服装高新技术成果交流推广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将在未来迈入以‘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为支撑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进步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建设强国的重要支撑。”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更是将“推广服装企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生产工艺技术,到2015年实现服装CAD普及率达到30%以上,CAM普及率达到15%以上”作为推广重点。
  
  “十二五”期间,随着下游服装、箱包等行业规模企业的制造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预计数控裁剪机的销量将继续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以和鹰科技为代表的数控裁剪企业的崛起和国产和本土化制造的数控裁剪机市场需求的扩大,促使数控裁剪机产品在我国进入加速普及期。性价比高、售后服务水平好的产品将迅速占领市场并占据主要份额,盲目追求高毛利、不愿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的生产厂商将会逐步被淘汰。随着普及的深入,数控裁剪机产品也由原先高不可攀的“贵族”设备逐渐成为中小型企业的日常生产装备。
  
  “为了切实顺利实行普及化进程,和鹰科技从技术、生产、营业、售后等环节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应的配套能力。在生产方面,和鹰已经拥有了包括上海、江苏、日本、德国在内的四大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已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为普及化进程作好了基础;在技术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的裁剪专家。这就需要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设立我们的子公司。子公司的功能是在技术研发、市场、服务等方面搭建一个平台;而在客户普遍关注的服务方面,和鹰科技更有这非常优势的服务体系。在服务规模上,我们有近百位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超过50辆的售后服务车随时待命。”尹智勇介绍。
  
  大好形势下的和鹰科技依然不改自己当初的定位———“为普及自动化裁剪系统而努力”尹智勇表示,自动化裁剪系统的普及化才是服装产业升级发展的硬道理。
  
  (来源:中国缝制设备网)

上一篇:缝机业:“翻身”不是整零关系全部

下一篇:总经理陈晓波解读通宇控股集团未来发展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