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乳山丝绸介绍及其历史追溯

发布时间:2014/6/16 17:56:07
浏览次数:3596
(来源:)
  导读:缫丝,乳山是我国柞茧丝的发源地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汉代时,乳山人就以野生柞茧制成丝棉。此后历代,山区农民多以养柞茧缫丝为副业。其方法是用碱水煮茧、手工抽丝捻线。
  
  乳山缫丝,技术*,产品质量连续7年保持山东省同行业*。所产的柞茧丝、白厂丝和复合丝乳山缫丝,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西欧、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500万美元以上。
  
  清同治8年(1869年),孙日温在崖子兴办太兴缫丝厂,投资30万元,是当时境内zui大的缫丝厂。20-30年代,乳山缫丝业已十分发达,纩坊和缫丝厂分布40多个村庄。其产品有药水丝、柞水丝和白漂丝,每处厂(坊)年缫丝量1500-5000公斤不等,多在本地销售,少量经烟台港销往日本。1943年,合作经营的缫丝合作社出现。
  
  到建国前夕,乳山共有缫丝厂、缫丝合作社35个,木纩1587支,社员2037人。1960年,经纶丝绸厂用立缫机取代木纩,开始了机械化缫丝。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设备的引进和工艺的改革,缫丝业发展入了快车道。1985年,柞茧丝产量41.41吨,白厂丝产量145吨,主要产品有20/22D、24/26D、27/29D、28/30D4种。此后,又开发出44/40筒装级生丝和真丝复合丝,分别*了省内空白和*。
  
  织绸。在明代以前,乳山织绸多出自农家,手工抽丝,木机织绸,自织自用。清嘉庆年间,冯家村出现了"合成义"、"企顺昌"两家织绸厂,丝绸制品开始走上了商业开发之路。清朝末期,丝绸织品始有出口。1920年,境内织绸厂有7家,产品有20码绸、白宣绸、二宽绸、粗绸、生丝绸和宁海绸。在这些产品中,尤以"大顺德"丝绸厂生产的"宁海绸"名气zui大。上世纪70年代,乳山织绸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引进新式丝织机、浆丝机、卷纬机、并丝机、整经机、拈丝机、络丝机、自动结丝机等系列设备,生产桑茧丝交织品、柞茧丝交织品、人造丝交织品和合成丝交织品等四大类,主要产品有L5051柞丝绸、909交织绸、L5043捻线绸等。90年代以后,乳山丝绸开发出绉、缎、纺类20多个新品种。其中,真丝绸、11212电力纺、1210122绉、L5043捻线绸、L9310春公绉、L9241云波绉等中产品,大量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土耳其、香港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L9310春公绉和L9241云波绉被评为新产品一等奖。
  
  作为乳山缫丝、织绸这一传统产业的继承者--山东华冠丝绸有限公司,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丝绸及相关产品进行综合开发。该公司拥有自己的养蚕基地,拥有国内*水平的飞宇2000型自动缫丝机,德国苏拉公司生产的*水平高倍捻丝机,主导产品"梅花"牌LB白厂丝曾获省优部优称号,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和韩国等国家,被日本客户誉为"中国*"。新开发的"华一"牌高倍捻线丝,质量达到国内水平,产品出口西欧各国。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