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3项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今年有啥新变化?
- 2018-01-111893
-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北京举行。党和、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本次共评选出271个项目 和9名科技专家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 。纺织行业有3项成果分别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名称: 千吨级干喷湿纺高强/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 张国良,张定金,陈惠芳,刘芳,刘宣东,张斯纬,席玉松,陈秋飞,金亮,连峰,郭鹏宗,于素梅,张家好,李伟,裴怀周
主要完成单位: 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东华大学,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人、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董事长张国良 作为项目获奖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我们曾介绍过张国良,是为国家梦想而战的民族企业家。年近50,才投身到碳纤维技术的产业化之路上,却带领团队不断攻破技术难关:2007年张国良成功生产出批碳纤维;2010年,100吨T300级碳纤维规模生产,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国内碳纤维市场的*垄断;2015年团队成功攻下了干喷湿纺T700碳纤维工艺,成为我国个攻克这一工艺难题的企业。(点击链接,阅读更多)
据悉,干喷湿纺是目前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公认的*技术,在2012年以前上掌握该技术的只有日本东丽和美国赫氏,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和国防*领域。
2008年
中复神鹰开始进行干喷湿纺碳纤维工程化项目攻关,并开展了可行性试验工作。
2012年
经过连续几年的攻关,实现了干喷湿纺纺丝的连续化稳定生产,与湿法纺出的碳纤维相比,干喷湿法纺出的碳纤维,其力学性能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耗大幅降低。
2013年
干喷湿纺碳纤维原丝产能5000吨,碳纤维产品质量达到国标GQ45水平;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和装备改进,SYT49碳纤维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大幅提高,力学性能达到进口T700S碳纤维水平。产品开始进入国内诸多领域,实现了国产碳纤维产业化应用领域的突破。
2015年7月
“千吨级高强型、高强中模型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通过了国家技术成果鉴定,技术达到国内、*水平。
干喷湿纺工艺被认为是今后碳纤维生产的主流工艺,但也是碳纤维行业公认的难以突破的纺丝技术。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纺丝速度可以达到400m/min以上,纺丝速度是传统湿法纺丝的5倍;同时还开发出干喷湿纺原丝快速预氧化技术,有效缩短了预氧化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项目共有5大关键阶段:
1)研制具有精细配料和连续精密控制热加速反应温度功能的聚合反应釜;
2)研究并制成适合干湿法纺丝多纺位干喷湿纺纺丝机;
3)对于高粘度、高浓度原液的过滤、脱泡、脱单的单元化技术进行研究,对于相应的设备(兼具脱单、脱泡两大功能双螺杆挤压机、高速离心式脱泡机)的结构进行研究;
4)成功研制出可以获得高牵伸、高取向度低毛丝原丝的高温蒸汽的牵伸设备;
5)实现了快速预氧化技术和碳化线集成设计,碳化效率大幅提升、碳化费用大幅降低。
该项目中,还有一人不能不提就是: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陈惠芳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东华大学一代又一代的材料人围绕国家对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的迫切需求,海、陆、空全面出击,持续系统展开科研攻关。陈惠芳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迎难而上,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高性能碳纤维的自主研发中。陈惠芳说自己只是做了科研人员该做的事,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后一公里”需要有担当有实力的企业去打通。而在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的答辩中,张国良则把这份荣誉归功给了学校:“企业产业化的突破离不开东华大学老师们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克。”正是这样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创新,让企业和学校紧紧地“抱”在一起,产学研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合力攻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的各项技术难题。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 工业排放烟气用聚四氟乙烯基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人: 郭玉海,徐志梁,陈美玉,朱海霖,王峰,郑帼,唐红艳,周存,陈建勇,姜学梁
主要完成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宇邦滤材科技有限公司
燃煤电厂、钢铁、水泥、垃圾焚烧等行业的高温排放烟气严重危害生态环境。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化学性能稳定,是过滤工业用特种纤维材料之一,但传统的纤维过滤精度低、效率差。该项目组采用形态结构控制原理,创新PTFE纤维制造技术和成套生产设备,大大提高了PTFE滤料的过滤精度和强度;发明了包含超细、催化、增强等不同纤维的多层次滤料,实现了工业排放烟气的一体化处理。项目获授权发明10项,总体技术达*水平。该项目对提高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满足环保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意义。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员郭玉海 表示:经过多年研发该项目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是对团队大的肯定也是莫大的鼓舞,心情非常激动。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包括协会,专家,合作伙伴在内要感谢的人很多,我们希望用更多的科研成果表达这份谢意,感谢大家的支持!
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 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 陈耀武(浙江大学),汪鹏君(宁波大学),周华(浙江理工大学),葛晨文(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田翔(浙江大学),周凡(浙江大学)
近几年,我国科技奖励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2017年5月,*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 ,那么,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跟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
变化1
实行提名制
改革由行政部门下达*指标、科技人员申请报奖、*单位筛选*的方式,实行由专家学者、组织机构、相关部门提名的制度,进一步简化提名程序。提名者承担*、答辩、异议答复等责任,并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提名者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遵守提名规则和程序。
变化2
建立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
定标。 自然科学奖围绕原创性、公认度和科学价值,技术发明奖围绕*性、*性和技术价值,科技进步奖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分类制定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以下统称三大奖)一、二等奖项目实行按等级标准提名、独立评审表决的机制。提名者严格依据标准条件提名,说明被提名者的贡献程度及奖项、等级建议。评审专家严格遵照评价标准评审,分别对一等奖、二等奖独立投票表决,一等奖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格参评二等奖。
定额。 大幅减少奖励数量,三大奖总数由不超过400项减少到不超过300项,鼓励科技人员潜心研究。改变现行各奖种及其各领域奖励指标与受理数量按既定比例挂钩的做法,根据我国科研投入产出、科技发展水平等实际状况分别限定三大奖一、二等奖的授奖数量,进一步优化奖励结构。
变化3
调整奖励对象要求
三大奖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同时调整每项获奖成果的授奖人数和单位数要求。分类确定被提名科技成果的实践检验年限要求,杜绝中间成果评奖,同一成果不得重复报奖。
变化4
明晰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
各级专家评审委员会履行对候选成果(人)的科技评审职责,对评审结果负责,充分发挥同行专家独立评审的作用。政府部门负责制定规则、标准和程序,履行对评审活动的组织、服务和监督职能。
变化5
增强奖励活动的公开透明度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向全社会公开奖励政策、评审制度、评审流程和指标数量,对三大奖候选项目及其提名者实行全程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监督。建立科技奖励工作后评估制度,每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后,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年度奖励工作进行评估,促进科技奖励工作不断完善。
变化6
健全科技奖励诚信制度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作用,全程监督科技奖励活动。完善异议处理制度,公开异议举报渠道,规范异议处理流程。健全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明确提名者、被提名者、评审专家、组织者等各奖励活动主体应遵守的评审纪律。建立评价责任和信誉制度,实行诚信承诺机制,为各奖励活动主体建立科技奖励诚信档案,纳入科研信用体系。
严惩学术不端。对重复报奖、拼凑“包装”、请托游说评委、跑奖要奖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对造假、剽窃、侵占他人成果等行为“零容忍”,已授奖的撤销奖励;对违反学术道德、评审不公、行为失信的专家,取消评委资格。对违规的责任人和单位,要记入科技奖励诚信档案,视情节轻重予以公开通报、阶段性或取消参与国家科技奖励活动资格等处理;对违纪违法行为,严格依纪依法处理。
变化7
强化奖励的荣誉性
禁止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国家科学技术奖名义进行各类营销、宣传等活动。对违规广告行为,一经发现,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合理运用奖励结果。有关部门和评价机构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物质利益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突出精神激励”的原则,适当提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增强获奖科技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