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中国化纤科技大会紧抓行业升级“牛鼻子”

2018-06-262383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科技是生产力,科技创新对驱动纺织化纤工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018年中国化纤科技大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召开。本次会议由*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平顶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纤维新视界-智·融科技、创·享未来”为主题,就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化纤行业实行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化纤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的重点和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产学研如何更好地展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建设化纤强国需要科技创新支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指出,纤维行业当前迎来“新视界”,这包括新视野、新世界和新境界,新视野则包括存量溢价、信用以及科技是生产力。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与“存量溢价”对应的是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杠杆。这对于化纤行业的启发有两点:一是如何把现有产业做强,而不是做大。以前是做大才有可能做强,但现在做强和做大的顺序可能要调整,产业的发展要向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二是在现有的竞争格局下,会产生集聚效应。
 
  科技是生产力怎么理解?新时代背景下,纺织工业提出了“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的新定位。其中,科技是排在位的。
 
  端小平指出,化纤行业目前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关键原料制备技术实现飞越,突破资源约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竹纤维,生物基戊二胺、己二酸、壳聚糖制备体系;功能性纤维制备技术实现飞越,开发单层石墨烯制备及改性、复合多功能制备、多组份共聚改性技术等;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实现飞越,攻克了干喷湿纺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自主装备,实现从无到有;推进军民融合,已经形成了涵盖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需方单位的高水平纤维新材料*配套体系,在单兵防护、装备配套、伪装抗干扰武器生产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后勤保障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承担了建立军民两用化学纤维标准体系项目。
 
  而时尚通常是跟品牌结合在一起,品牌通常包括品牌和以快时尚为代表的科技型品牌。其中,快时尚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科技和对新材料的应用,比如安德玛的运动衣大量运用使用吸湿排汗纤维。
 
  端小平进一步指出,绿色也是纺织业的新定位,而化纤行业要想实现绿色发展,就离不开绿色制造技术支撑,而绿色制造技术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和绿色纤维制造技术。其中,节能减排技术包括绿色制浆技术、再生纤维素纤维一步提硝技术、聚酯酯化废水中有机物提取技术、聚酯无锑催化剂聚合技术、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回收再利用技术、废旧纺织品化学法回收技术、再生丙纶直纺技术、空调系统节能集成技术。绿色纤维制造技术则包括原液着色纤维技术、生物基化学纤维技术和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技术。
 
  “创新发展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化纤行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都是因为按照创新发展的路子一路走过来的。这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院校和科研单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坚持创新,而企业则把这些创新技术进行产业化转化。下一步,我国要实现从化纤大国到化纤强国的转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总体上看,我国化纤产业在产能上已具有优势,但是在高技术、高性能纤维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而我国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建设化纤强国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加强科技创新。”*院士蒋士成这样说。
 
  化纤业科技发展包括*重点
 
  我国化纤行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包括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攻克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推动通用纤维智能融合、提升高性能纤维品质、拓展生物基化学纤维应用、强化循环再生纤维自主创新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在这些重点任务中,端小平着重强调了前两项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兴事件给了我们启示,那就是行业必须攻克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我国的芯片正是由于缺乏基础研究,没有攻克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才会受制于人。”
 
  “高科技领域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产品的。板凳要坐10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端小平还特别引用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这段话,来强调理论研究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对此,蒋士成也深表认同。他指出:“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要特别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我们的不少化纤企业都很大,但是研发力量和研发人才缺乏,企业往往只是忙于产品的生产、管理,真正下决心做基础研究、进行工程研究方面的能力不足。在这方面,建议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建立起的化纤研究机构,把全国的优势力量整合起来,寻找行业在哪些方面仍需要加强做基础研究,在哪些方面应加强做应用化研究,并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部署科研项目。企业不但要加大资金投入,而且要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尤其是应加大对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据端小平介绍,化纤行业接下来需要攻克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包括五大方面。
 
  一是攻克高性能纤维低成本、高稳定性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工程化技术。
 
  二是攻克通用纤维柔性化与一体化制造关键技术;新型涤纶工业长丝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新型功能与智能纤维、纳米纤维可控规模化制备及应用技术。
 
  三是攻克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原料和生物基纤维绿色加工工艺、装备集成化技术;PLA、PDT、PTT等生物基合成聚酯的连续聚合技术;生物法多元醇工程化、产业化关键技术;生物医用纤维及制品、生物降解纤维及制品、生物基纤维新资源、清洁化及高附加值制品关键技术。
 
  四是攻克循环再生纤维高质化利用关键技术。
 
  五是攻克数字化、智能化化纤成套装备及制造等关键技术;大容量多批号产品信息自动化及产品可追溯性。
 
  端小平还指出,科技创新也需要标准体系的支撑。“十三五”以来,化纤领域标准化工作在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标准有效性、*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增强,与行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初步开创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创新驱动有标、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
 
  也正是因为标准工作的重要性,会议期间,化纤协会还宣布新成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标委员会。
 
  “标准是可以先行一步的。化纤行业这几年的产品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当时的标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所以2011年前后,中国化纤协会启动了对协会团体标准的研究。而且,从市场情况看,国外以民间标准、第三方标准为主,我国迟早要与接轨。”端小平强调。
 
  技术创新和转化注意多层面问题
 
  在会议的对话环节,多位嘉宾站在科研院校、企业等不同角度,对技术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端小平表示:“一是要关注科技进步的方向,同时也要关注中国自己、行业自己的科技创新方向和模式。近几年,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在摸索,*、*、*等部委都进行了一些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说道。
 
  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松林则从企业的角度谈了创新的内涵。他指出,恒逸在发展前期的创新更多地是关注成本,而成本大的方法在于规模经济,这需要通过规模扩张来降低成本。但是当企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后,随着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企业单靠规模优势已经不足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继续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但通常,企业对创新的定义更加宽泛,所有能对企业带来价值或者能带来潜在价值的改变,都属于创新,而这些内容不一定是“高大上”的。具体看,企业可能更多地是去思考如何降低成本,比如降低能耗,如何提升附加值。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小雄则表示,在化纤行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链条上,分布着高校、中科院体系、工业研究院以及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研究,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高校的研究往往更鼓励大家的思考,但是高校的研究成果是否能产业化,中间还有几个关键环节。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个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后的一公里”往往是难的,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后一公里”投入的钱可能是前面投入的很多倍,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着科技创新很久。而要解决这些关键环节的问题,就面临如何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的问题。
 
  多位嘉宾还表示,从整体环境看,化纤行业的技术创新还有赖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更加完善。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多项重磅发布集聚人气
 
  会议期间举办了2018年度“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学术论文颁奖。
 
  2018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共收到有效论文227篇。终,《超轻超弹耐火陶瓷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制备及其隔热性能研究》被评为特等奖;《高模碳纤维成形过程中石墨结构的演变及国产M60J的制备》等7篇论文被评为一等奖;《基于绿色低碳的差别化纤维生产工艺优化模型》等24篇论文被评为二等奖;《纺织基柔性力学传感器研究进展》等22篇论文被评为三等奖论文;《纯聚四氟乙烯覆膜滤料技术指标分析》等68篇论文被评为奖。
 
  据介绍,2013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浙江恒逸集团共同创建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旨在深化化纤行业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原创技术发展,鼓励行业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术研究,深化基础研究水平,推动行业进步。基金奖项用于表彰在全国化纤行业基础研究、管理创新、成果推广中有突出成就的个人。6年来,“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得到了高等院校、化纤企业、科研院所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截至2018年,已经收到论文1774篇,表彰论文621篇,表彰科技工作者2779人次。
 
  会议期间还发布会了“2017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该排名结合了中国化纤协会2017年四季度统计数据,并依据企业填报的2017年1~12月的产量数据进行排名。本次发布的排名名单分为化学纤维综合排名,以及15个细分产品排名。细分产品排名包括再生纤维素纤维短纤、再生纤维素纤维长丝、涤纶民用长丝、涤纶POY、涤纶FDY、切片纺涤纶民用长丝、涤纶工业丝、涤纶短纤、再生涤纶长丝、再生涤纶短纤、锦纶民用长丝、锦纶工业丝、氨纶、丙纶、维纶。
 
  据了解,2018年3~6月,*和中国工经联组织开展了第三批制造业单项企业和单项产品*工作,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作为第三方机构为化纤行业申评企业出具了相关证明,其依据就在于行业产量的统计和排名。
 
  “2017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排名”*名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双兔新材料有限公司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
 
  22日的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化纤专业开放教育系列教材》仪式。
 
  23日上午,还举办了聚酯产业链市场变化与技术对策论坛、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科技创新与展望论坛、锦纶——调整与创新论坛、杰出工程师——*纺织材料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几个细分行业的会议,分别针对化纤各细分子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上一篇:*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 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

下一篇:优衣库背后纺织科技巨头日本东丽推服装研发实验室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