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蓝皮书预测2019年就业形势,纺织业用人有何趋势性变化?

2019-01-151959
来源: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中国纺织服装机械网 国内新闻
  *近期发布的新版《社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对当前2018年和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时,重点对就业形势的趋势变化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据此,《中国纺织报》记者对纺织行业的就业趋势进行了了解。
 
  纺织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蓝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全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同时,就业结构继续优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新兴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而受外部贸易摩擦的影响,玩具、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压力较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纺织行业保持平稳运行基调,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人才供给方面,蓝皮书显示,2018年前3季度,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达到了1813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66万人,增长0.9%。2018年,应届高校的毕业生规模突破了800万人,达到了820万人的高位。
 
  人才需求方面,2018年全国的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前3季度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保持总体稳定,企稳回升。从全年的情况来看,2018年7月,由于高校毕业生集中毕业,失业率有所升高,但随后逐月走低,2018年9月,20~24岁大专以上青年失业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
 
  在此人才供需的大背景下,纺织行业劳动力资源总量得以保持稳定,而高校纺织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
 
  天津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去年持平,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就业率达100%,材料科学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就业率达90%以上。
 
  在采访中,《中国纺织报》记者了解到,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的纺织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与去年持平,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好于往年。
 
  结构调整催生人才新需求
 
  蓝皮书指出,未来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同时也将面临人口结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格局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新业态和新技术变革等因素对就业产生的深刻影响。
 
  目前,人口结构调整、新业态和新技术变革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已经在纺织行业显现出来。随着人工成本日益提升,加强纺织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开发成为纺织行业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恒力集团为例,该公司是行业领域较早探索智能化制造的企业之一。集团通过“机器换人工”、“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方式,逐步把企业的发展模式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集团织造板块引进行业的自动穿综机、自动分绞机,打造前处理智能化生产车间,使人工成本节省80%,效率提升700%。
 
  近年来,盛虹集团通过实施制造业“互联网+”、机器换人加物联网技术,让企业年均节约成本1500万元,一条生产线可以节省用工127人,用工率减少34%,人员单产提升29.8%,产能提升33%。
 
  除恒力、盛虹外,纺织行业不少中小型企业也开始在生产运营的部分环节更多地采用智能设备和数据化管理,以提率、减少用人。
 
  蓝皮书同时指出,技术革新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两种效应正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叠加显现。新技术革命会使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结构有所调整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工过度需求的问题,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匹配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不能及时跟进,技术性失业和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将同时存在,技能结构矛盾进一步加剧。
 
  江苏国泰亿达实业有限公司经理沈女士表示,随着近年来公司业务的转变,企业现阶段需要既有纺织专业背景又懂得外语或外贸、管理类、计算机类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需要,现正与苏州大学缔结了*人才输送计划。
 
  据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潘爱华介绍,近年来为满足纺织行业转型升级需求,学院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将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一整套培养富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纺织类高素质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密切关注外部风险对就业影响
 
  蓝皮书指出,要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大量适应新生代劳动力就业取向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避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带来失业风险。对于这一点,纺织行业作为民生产业的优势依然明显。
 
  纺织行业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目前,全行业就业人口超过2000万,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946.2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10%。纺织行业从业人口大部分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全行业每年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1000 多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元现金收入。
 
  蓝皮书同时提示,传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对稳定就业至关重要。贸易摩擦对外贸生产经营企业的直接影响,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短期内出现经营困难而减少就业岗位;经贸摩擦的持续发展,可能导致供应链在范围内的调整,部分相关企业可能重新布局生产线,这将在更长时间内对我国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产生更深入的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部门就业人数总量从2014年12月高峰时期的9977.2万下降至2018年8月的8058.5万,技术类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其他制造业部门就业量也呈不同程度下降,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产业降幅大。*相关人士表示,这一过程实际上出现在此次中美经贸摩擦产生之前,因此中国工业部门就业下降源自多方面因素叠加。但从走势来看,2018年较之2015~2017年下降有加速趋势,这与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有关。
 
  *相关人士分析,中国对美商品出口3成以上集中在玩具、家具、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和电器设备制造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贸加工型企业对贸易政策波动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并且,由于土地、劳动等要素成本上升,以代工制为主要方式的加工贸易在产业链中处于“上挤下压”状态,由此而来的产业外移可能导致某些依赖度较高的产业就业率下降。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秘书长纪晓峰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贸易形势变化等外部风险可能会对部分纺织普工就业产生影响,但从高校的分配情况看,2018年尚未发生明显波动。目前行业内对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需求依然紧迫。

上一篇:越南纺织服装业2019目标400亿美元出口

下一篇:新年降准今日实施:释放7500亿 利好民企贷款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