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纺织市场已饱和 *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东南亚地区
- 2019-07-252495
- 来源:纺织服装机械网
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已经有所缓和,但之前的紧张局势还是迫使各大供应商们关闭了一些中国的工厂,开始在东南亚其他国家投资建厂,供应链*仰赖中国的现状正在发生变化。
由于中国大陆劳动力短缺,人工价格增长,Nike与Lululemon的中国台湾供应商儒鸿(Eclat Textile Co.)在2016年关闭了所有中国工厂,将业务转移到了越南。但随着贸易战愈演愈烈,儒鸿决定逐渐将越南的生产业务转移至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其他东南亚国家,希望通过建立多个小型的生产基地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的生产服务。
儒鸿的董事长洪镇海先生表示,目前,集团50%的生产都在越南完成,业务结构不够灵活。为了应对政治、经济趋势不断的变化,他们将多元化生产业务,帮助客户分散风险。生产业务的灵活性是公司未来成功的关键。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客户很难规划供应链需求,下订单时更加保守,但公司多元化的生产线能够帮助客户解决这一难题。
未来三年,儒鸿不会扩大越南工厂的生产规模,但会在东南亚地区各国投资8000万美元,建立120条生产线。今年晚些时候,董事会将会确定这项计划的具体实施国家。如果依旧不能够解决问题,儒鸿将会考虑在印度或墨西哥投资建厂。
消息发布后,7月15日收盘,儒鸿的股价同比上涨3.1%至402新台币,是近两个月来单日高增幅。同期中国台湾加权股价指数增长为0.5%。
投资银行大和的分析师Helen Chien表示,与同行相比,儒鸿在生产地区多元化方面遥遥,在供应链上有很大的优势,这一决策非常有益于公司的*发展。
国泰证券(Cathay Securities)的分析师邢雅蕾将儒鸿的股票评级定为:前景中性(Neutral)。她表示。分散的供应链将会降低贸易战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这一决策也将帮助公司节约成本。
儒鸿的生产改革战略已经初见成效。2018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上涨26%至53.05亿新台币。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儒鸿股价已经增长了13%。
趋于饱和的越南市场
虽然各大生产商此前因为地理优势纷纷在越南投资建厂,但随着美国增加了越南出口钢铁的关税,越南市场饱和,劳动力短缺的等现象的出现,各大公司都开始暂停了越南工厂的扩建计划,将生产化零为整将生产向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
大的消费品供应商,香港利丰集团(Li & Fung)的执行官冯裕钧(Spencer Fung)表示,越南的制造业早已饱和。
因为越南业务趋于饱和,Nike、Adidas、Puma的鞋类代工企业宝成工业增加了印度尼西亚工厂的投资。2018年全年,宝成工业共生产了3.26亿双鞋,其中46%的鞋履都在越南生产。2019年季度,越南生产占比下降至43%,同期印度尼西亚生产占比从去年的37%增长至41%。
宝成工业的发言人表示,越南的土地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并且没有任何下跌的趋势。从*角度来讲,他们认为越南业务的发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虽然越南业务饱和,但他们并不认为将业务转移至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是好的解决方法。为了保证集团的竞争力,他们将加大对工厂自动化科技的投资。
瑞典时装零售巨头H&M已将成衣生产厂从中国搬到了缅甸;生产工厂数量在中国占六成的日本服装企业ONWARD HOLDINGS计划将生产部门向柬埔寨转移,目前已在当地设置办事处;日本服装企业Adastria过去约8成生产依赖中国,目前也在越南、泰国、印尼采购原料并启动生产线,计划未来2-3年将东南亚生产比例提高至3成。……
二战后,范围内共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分别是从美欧到日韩,从发达国家到亚洲“四小龙”,从日韩和新加坡到中国大陆。每一次产业转移都受到了技术革新的影响,也受到了上一次产业转移的影响。
这样的后果是越往后的产业转移,承接国家或地区往往能得到更大的发展推动力。
新一波的转移,东南亚地区除了得到纺织、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青睐以外,还将会吸引了主营电子和科技发展的公司。
虽然这些电子或者科技公司看到的,也还是东南亚地区的庞大市场、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但是这些生产园区给当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剧烈的,加上生产园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改善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状况,从而提高投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