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红豆股份终止6.79亿开大店,还银行借款付供应商预付款!
- 2020-05-3033068
- 来源:*纺织网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豆股份”)5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鉴于近年来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公司经充分论证后,拟将智慧全渠道SPA体系项目建设中线下体验旗舰店项目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66429.66万元,以及募集资金累计收到的利息收入2662.83万元、投资理财收益金额12110.37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获悉,红豆股份线下体验旗舰店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6.79亿元,其中设备或硬件(包含运杂安装费)购置费用824万元,土建、房屋购置费用6.71亿元,公司原计划在北京、上海、南京、无锡、西安、成都、武汉、郑州、沈阳、济南等10座城市建立10家大型线下体验旗舰店,总面积合计4400平方米。线下体验旗舰店将配备机器人服务员、3D体感试衣、智能量体设备、全息3D生活场景体验等高科技产品,旨在通过各类新技术、新设备提升顾客体验和品牌形象,带动产品整体销量。
但原线下体验旗舰店选址范围较小,实际选址中实施难度较大,红豆股份于2018年10月19日发布公告,决定将线下体验旗舰店项目的实施地点范围,扩大为北京、上海、重庆、江苏、陕西、四川、湖北、河南、辽宁、山东、广东、浙江、河北、湖南、福建、安徽、江西、山西、海南等省市。
获悉,红豆股份线下体验旗舰店项目立项于2015年,近年来市场环境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公司对项目未来发展进行了审慎评估,认为大型线下实体门店已难以实现预期效益,这是因为:(1)物业购置成本大幅上升,近5年增长明显,而未来商铺物业价值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电商平台的发展对服装传统线下业务造成较大冲击,包括直播等营销方式兴起,更使消费者无需亲自到店,即可互动体验商品并获得实时反馈,完成购买决策。(3)2020年初的疫情进一步加速消费者购物渠道转向线上,线上渗透率持续提升,导致线下持有门店将面临更大挑战。
与此同时,疫情期间,红豆股份的线下男装连锁门店基本处于暂停营业状态,连锁业务销售下滑。在此期间公司虽然积极应对,采取线上直播、微信小程序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弥补线下客流损失,但仍受到较大程度影响。由于春季服装基本未实现销售,供应商货款未获得回笼,而秋冬商品供应商必须在5-6月正常投产,所以为保障公司商品8月正常上市,需支付供应商部分预付款,因此,公司补充流动资金的需求较为迫切。
红豆股份坦言,本着谨慎使用募集资金的原则,为降低投资风险,公司拟不再使用募集资金投入线下体验旗舰店项目,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以及募集资金累计收到的利息收入、投资理财收益金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该等流动资金中的4.65亿元拟用于归还银行借款及日常生产经营活动。
公开资料显示,红豆股份是国内的大众男装,成立于1995年,并于2001年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作为较早成立的国内民营服装企业,公司品牌影响力较强。“红豆”、“Hodo”商标被认定为中国,
红豆股份的业务主要为红豆男装连锁专卖以及红豆职业装定制。其中,红豆男装定位大众消费群体,价格带受众面广,产品涵盖西服、衬衫、T恤、夹克、西裤、毛衫、羽绒服等品类,可为大众男士提供一站式的购物体验;红豆职业装主要为团体客户量身定制各类中高档职业装,为客户提供*的定制化产品设计、生产、配送及售后配套服务。
从红豆股份的生产及运营模式看,男装业务以代销为主,并采用直营与加盟联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目前主要销售区域为二、三线城市,并在一线城市打造形象店和智慧门店,在线上借助垂直电商平台与唯品会、京东、天猫、苏宁等第三方平台实现收入规模的快速扩张。职业装业务以自主生产为主,主要通过核心办事处拓展团体客户。团体客户目前以国企及政府机构为主,并覆盖各个行业。
财报显示,红豆股份的控股股东为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一季度,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共持有公司股份12.63亿股,同时,公司高层均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和较为丰富的行业经验,保证决策和执行层面的高水平。
2019年度,红豆股份继续聚焦男装业务的发展,以消费者为核心、信息化为手段,全面提升运营和管理效率,促进*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份实现营业收入25.40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男装业务收入23.8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0亿元,同比下降1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19.58%。
报告期内,红豆股份毛利率达到30.95%,比2018年提升2.68个百分点。公司提升产品品质,坚持自主研发与定向开发相结合的研发方式,联合意大利设计师FabioDelBianco推出“登峰系列鹅绒服”、跨界热点IP开发“速度与激情”等系列产品,并与专业院校、国内外*面料商等进行研究合作及面料开发,形成了与相结合的研发体系。近年来,公司主要推出了“轻鹅绒”、“3D高弹裤”等匠心产品,以科技与时尚感增强品牌溢价。
分业务来看:报告期内,红豆股份的服装、印染分别实现收入23.80亿元、1.19亿元,同比增长1.70%、下降16.60%,坯布实现收入4123.62万元。公司自有品牌红豆男装门店数量持续扩张,但受服装行业消费疲软、男装行业竞争激烈等影响,Hodo男装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贴牌加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分渠道来看:报告期内,红豆股份线上(自有品牌)、线下(包括自有品牌直营、加盟以及职业装团购业务、贴牌加工服装销售等)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0亿元、21.20亿元,同比下降20.25%、增长5.26%。
线上方面,受电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行业竞争激烈等影响,报告期内,红豆股份营业收入同比下滑。
线下分渠道来看,报告期内,红豆股份Hodo男装直营、加盟联营收入分别为9250.04万元、13.94亿元,同比下降25.85%、同比增长3.51%,截至2019年末公司共有直营店52家、外延同比下降21.21%,公司优化渠道结构,直营门店数减少导致直营收入下滑,加盟联营店1324家、外延同比增长4.09%,加盟渠道扩张驱动收入增长。
此外,财报还显示,截至报告期末,红豆股份公司应收账款为3.56亿元,同比增6.63%,主要由于加盟联营渠道扩张、公司对加盟商支持力度增加,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为7.37,较2018年同期的10.23有所下滑。20年3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为3.37亿元,2020年一季度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92,较2019年一季度的2.25有所放缓。
2019年,红豆股份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6.57%至2245.07万元,主要由于坏账损失同比减少。2020年一季度红豆股份资产减值损失同降18.79%至1145.05万元。
2019年,红豆股份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1.68亿元,2018年同期为-3595.94万元,主要由于公司支付的保证金及各项税费同比减少。2020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358.70万元、2019年一季度为-9698.94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红豆股份共有线下门店1376家,较2018年净增加38家,2020年一季度,红豆股份线下门店较2019年末净减少24家至1352家。
2020年一季度,红豆股份实现营业收入6.64亿元,同比下降1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19.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32.21%。
营运周转方面:
截至2019年年末,红豆股份存货余额为20922.82万元,较上期同比下降23.38%。本期公司存货周转天数约为50天,保持稳定;公司应付账款余额为44,935.45万元,较上期同比下降16.28%。本期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约为102天;报告期末,红豆股份应收账款余额为35573.53万元,较上期同比上升6.63%。本期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约为50天。
红豆股份表示,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零售业带来考验,公司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积极应对。并以“三自六化绩效年”为工作主题,重点开展轻时尚男装品牌建设,进一步明确品牌定位打造竞争优势,切实做好产品提升竞争力,具体来看:
一是以轻时尚为主题,实施整体设计企划方案,与国内外*设计师、设计机构合作为品牌注入化设计理念,聘请意大利设计师FabioDelBianco担任设计顾问,打造更具时尚感的潮流新品。二是聚焦休闲裤、衬衫等细分品类,从研发、生产、营销等全链路进行配称,以细分市场为突破口重塑消费者的心智认知。三是培育战略供应商,打造战略主推产品柔性供应链,通过供应商协同平台、OTB自动配补货系统、智慧仓储中心等实现精准货品调配。
此外,红豆股份还以用户为核心,公司一方面基于各渠道汇总完善会员数字化标签,推行差异化的精准营销,另一方面加强全渠道引流创客,开展“腾讯智慧零售小程序倍增行动”,借助社交优势实现会员裂变,建立用户社群,拓展有效用户群体。线下,以适应新零售变革为核心主动优化渠道结构,积极构建智慧体验型门店,以趣味营销玩法增强用户黏性。线上,重点推进企业微信、超级导购系统提升运营能力,同时结合快手、抖音、一直播、网红直播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受整体消费疲软和疫情影响,红豆股份服装收入同比下滑,但公司积极改造生产线生产防护用品,缓解疫情冲击。今年2月初起,红豆股份即将西装、运动装部分生产线、以及集团医药生产级别厂房,改造为防护服、隔离服、口罩生产线,以缓解防疫物资紧张的情况。随着国外疫情相继爆发,公司也积极申请向欧盟等地的出口资质,以更好地满足后续防疫产品的供应,也因此通过防疫物资抵减了原有服装业务的营收下滑并带来利润增量,未来,红豆股份还将加强全渠道运营,与欧洲*设计师合作推出联名款、加强品牌宣传营销,继续开设联营店,增加直播业务投入,带动服装收入增长。由此判断,随着疫情控制后,红豆股份服装主业业绩有望迎来边际改善,同时红豆集团服装资源丰富,未来家居、内衣等服装相关业务有望注入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