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观察 | 跨年零售火爆,实体商业这次又行了?
- 2025-01-038634
- 来源:中纺联流通分会 胡晶
2025年元旦,中国消费者久违地体验了一次“跨年+周中单日假期”,这种几乎只有本地化消费的假期究竟能带动多少消费?各地商圈如同开盲盒一般等待着跨年夜的消费战报出炉。从今天的数据反馈看,2025年,零售人看到了实体销售“回春”的曙光。1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元旦假期消费数据显示,全市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12.2亿元,同比增长31.5%。随后,各地纷纷发布跨年夜本地重点商圈客流量、销售额等数据,增长势头明显,实体商业看起来又行了。
促消费的方式不只有“打折”
生活在电商内卷巅峰期的消费者们,对于“打折”促销类口号基本免疫,实体商业为了激活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必定要在价格折扣之外,想出更多的新鲜点子。
“福袋”模式引发排队浪潮。“盲盒”“福袋”等模式在跨年零售中反响甚好。各大品牌特别定制“跨年限定产品”福袋,提供的福袋内容包含首发新品、限量周边、正品袖珍款、代言人周边、现金红包等,跨年夜外出的消费者不惜排期长长的等待队伍,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刻,给自己领取一份额外的幸运。
“拼团”模式点燃消费热情。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到重庆解放碑商圈,全国热门商圈不约而同地开启“拼消费券凑单”模式。南京路发放1.3万张550元团购800元消费券,2.5万张70元团购100元消费券;杭州银泰更是加码推出“小票当钱花”活动,打车小票1:1兑换购物金,买单时直接抵扣。不少家庭式消费者冲着跨年大促消费券前来,给全家人采购服装、电子产品及新年礼盒,把优惠福利享受到极致。
混搭业态成为线下流量池
近年来,实体商业圈子形成共识:如今的实体商业消费结构,已经转向“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体验+购物”的新组合,而不再是以往的传统零售。实体商业纯粹的“购物”功能正在被线上消费取代,消费者出门,更大程度是为了体验。
因此,跨年夜的高人气商圈共同特点就是增加了更多互动性强的业态,体验店、形象店、无人店、新品发布秀、品牌快闪店等业态的比重增加,实体商业越来越多地扮演了“生活方式中心”和“休闲体验中心”的角色。
追求仪式感的“疯狂打卡族”
对于大部分热衷外出渡过跨年夜的消费者来说,“仪式感”是他们的群体标签,而发布跨年朋友圈、抖音、小红书,则是跨年夜的头等大事。这写已经备好文案,只带拍照和拍摄视频的疯狂打卡族们,穿上“跨年战袍”,开始在城市里寻找最有能折射自我的打卡场景。
在北京,各大商圈各自美丽,各自吸引与商圈精神同频的消费人群。东方新天地引入“猫和老鼠”IP,引发童心未泯的80后、90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三里屯太古里打造“Let's Smile派对”,为高颜值“时髦精”打造了拍照出片的精致场景;蓝色港湾携手奥地利艺术家打造灯光艺术秀,apm带来澳大利亚艺术工作室灯光装置亚洲首展,文艺青年氛围直接拉满……在上海、成都、广州、杭州、重庆等地,泡泡玛特许愿树、卡皮巴拉盲盒展、国潮戏剧巡游、跨年音乐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层出不穷,大有让全国人民集体出门跨年的决心。
家庭式消费与单身经济成为两大消费主体
从跨年夜营销看,各大商圈形成了家庭式消费商圈和单身经济商圈两大类别。家庭式消费商圈更大比例地增加了家庭式餐饮品牌比例,打造亲子专区、儿童娱乐区等公共空间,在品牌选择上,更加的倾向国民度较高的全年龄、全品类品牌矩阵。
主打单身经济的商圈则是极致追求年轻化、个性化,引入潮玩、明星周边、二次元谷子店、cosplay、乐队、街头文化、文艺展览、派对沙龙等年轻个性元素,设置大型装置艺术互动区,吸引年轻消费人群打卡;在品牌结构上倾向于更加小众和个性化的“圈层式名牌”;同时会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打造深夜食堂、通宵餐吧网咖等夜经济业态。
新旧交替之际,跨年零售是实体商业创新的一次全国“小考”。从结果看,算是商家和消费者双赢的有益尝试。近来,人们越来越常谈起“消费者回归线下”“实体零售回暖”的话题,实体商业究竟行不行?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25年,我们已经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