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生物医用纤维制品及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召开中期推进会

2024-11-0614577
来源: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10月31日,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生物医用纤维制品及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期推进会在广东佛山西樵镇召开。
 
  项目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项目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徐卫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青岛大学原校长夏东伟等来自高校、研究院、企业的专家组和项目组成员约50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生物医用纤维制品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修复、替换及人体保健防护,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该项目为期一年,目标是围绕体内、体外、防护生物医用纤维制品,研究产业现状、关键卡脖子技术、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等,提出产业发展战略建议。李陵申对项目给予了关注,他表示,生物医用纤维制品产业亟需突破发展瓶颈,希望项目致力于解决原始创新不足、研发与临床应用协同性不足的现状问题,以更好地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李桂梅主持会议并介绍项目整体情况。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李冠志高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富军副院长、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马丕波副院长、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玉瑶副教授,分别代表项目总体组、体内制品组、体外制品组、防护制品组汇报了项目中期进展情况。
 
  总体组详细介绍了项目总体目标、研究内容和成果等情况,汇总了各小组调研进展,对比分析和梳理各领域的卡脖子产品、技术清单和重点推广技术清单,并提出下一阶段的研究设想和实施建议。项目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聚焦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突破基础前沿的研究合力,推动项目研究工作做深做实。体内组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医用纤维原料及人体腔道用纺织制品、心血管系统用纺织制品、软组织修复用纺织制品、体内原位智能诊疗用纺织制品等的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亟待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医学联动模式,贯通应用体系、带动产业升级。体外组分为辅助装置过滤用纤维制品、创伤/止血敷料类、康复保健类、智能传感监护类,可降解、智能化、定制型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防护组包含普通医用防护纤维制品、特殊医用防护制品、高等级医用防护制品、适老用健康监测智能防护制品,未来以综合性能更优、人体/环境更友好、智能程度更高为发展方向。
 
  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我国生物医用纤维制品行业发展趋势、技术需求和路径、推进措施,以及项目的咨询研究工作群策群力,进行了充分研讨,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徐卫林院士表示,针对研发动力不足的问题,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法规支持;切实推动建立医工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推动创业情怀和责任;加强标准建设和科普宣传。孙晋良院士强调,项目组既要通过调研明确出产业差距;更要多从临床使用中了解实际需求情况。
 
  俞建勇院士在总结讲话中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涵盖四个方面: 一是从应用需求出发,系统梳理现有产品,构建生物医用纤维制品细分产品体系。二是系统研究国内外产业、技术及市场现状,明确我国生物医用纤维制品产业的短板、长板和潜在新增长点。三是从材料、工艺、应用等技术层面,以及成果转化机制、企业主体作用、医工融合模式等多维度剖析制约产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四是基于产业高度,构建关键技术突破、标准体系建设、产品适用性应用等清单,形成对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路径方案。

上一篇:四大榜单 新鲜出炉!“2024中国面料创新竞赛——中大面料精锐榜”专家评审会在京成功召开

下一篇:融合创新,应用无界!第二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科技发展大会启智新生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