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锦绣事业建功美丽新疆
- 2024-06-28494
- 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6月27日,2024纺织服装“优供给 促升级”活动·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对接系列活动在乌鲁木齐成功举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主活动“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对接活动”中作题为“以新质生产力构建纺织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旨报告。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以新质生产力构建纺织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
2024年6月27日
新疆是个好地方。最近热播的《我的阿勒泰》让世界进一步感受到了新疆的自由奔放、明媚斑斓、辽阔浩荡。新疆之美,美在有生命力,这也是新疆纺织的现实写照。今年1~5月,新疆纺织品服装出口6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占全国的5.8%,居第六位。历史与现实交织,新疆以棉纺为基础多元发展,已成为中国纺织制造的高地、投资创业的热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这为新时期新疆纺织发展指明了方向。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纺织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必由之路、当务之急。
本次活动的举办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是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发展服务治疆、稳疆、兴疆的有益探索。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借此机会,同大家交流分享几点认识。
一、纺织工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时代价值
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制造部门,纺织行业围绕科技、时尚、绿色,推动高质量发展。行业纤维加工总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衣被天下,布满全球。2020~2023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连续四年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对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增长贡献率超过50%,连续30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国纺织制造能力一骑绝尘,屹立于世界产业之巅。2023年,有6家涉纺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4家纺织企业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安全性、先进性稳步提升。行业服务国计民生、强国建设,为稳定经济发展、平衡国际收支、孕育发展动能、增进文化认同等方面作出建设性贡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1、服务共同富裕,彰显民生价值
衣食住行,以衣为先。一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大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外部供给来满足基本纤维消费。纺织行业以产品的充分供给、高性价比供给有效保障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时,我国人均纤维消费数量和结构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万~3万美元时的水平。就业是最大民生。纺织服装产业链长、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占比99.8%。多元生态和较低的进入门槛赋予行业巨大的就业容纳能力和创新创业空间。行业带动全社会2000多万人口就业,发展直接惠及“三农”。作为中国流域经济、集群经济体现最充分的产业之一,纺织产业融入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是缩小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重要力量。中国GDP过千亿的县域中,绝大多数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广西、贵州、新疆、安徽、河南等中西部及边疆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稳定边疆、繁荣经济的重要力量。
2、服务科技自强,彰显战略价值
依托完备的技术阶梯,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不仅体现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持续涌现,也体现为对战略产业、未来产业的有力支撑,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纺织行业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大幅提升。2022年,纺织行业规上企业R&D经费在29个制造业中位居第13位;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102家,占总数的5.6%。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高性能纤维产能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3;纺织机械自主化率超过75%,高端装备关键基础件国产化率超过50%。万物可织趋势更加明显。从轨道交通到人造血管,行业应用向着生命保障、生活改善、生态环保各领域不断延伸。产业用纺织品2023年产量稳定在1900多万吨。整体看,纺织科技创新已经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
3、服务全球发展,彰显共同价值
作为高度市场化、全球化的产业,纺织行业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先行者与引领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产品、产能、品牌、资本全球融通。过去十年,行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60亿美元,约占行业全球投资比重的50%。阿拉伯国家、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产业合作的广阔蓝海。Shein、Temu、TikTok Shop等平台迅猛崛起。2023年中国服装跨境电商出口额达4870亿元。整合优质国际资源,构筑竞合优势。安踏、恒力、申洲、恒申、李宁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实现全球发展;沙特阿美与荣盛、盛虹、恒力等展开战略合作。Lululemon、ZARA等品牌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加强产业合作。行业在市场大循环、产业大循环中融汇了全球资源、服务了全球市场,成为全球纺织供应链平稳运转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环境,纺织行业坚持稳中求进,产业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1~5月,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5856亿元,同比增长2.0%;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9.0%;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1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产业效益逐步改善。1~4月,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7%。装备以旧换新等政策利好,有效增强行业投资信心。1~5月,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13.4%、14.8%和4.7%。一丝一缕,彰显韧性,行业在稳经济、扩内需、优结构、提信心中成为有力支撑。
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一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纺织行业肩负责任使命。行业要进一步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将人口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市场优势;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协同东西、融合三产、联动城乡;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持续创造物质财富、树立文化自信;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在产业与国家、产业与民生、产业与世界的关系中,找到发展的价值点与着力点。
二、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引擎
(一)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1、升级供给与需求,关键在新质生产力
随着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国内超大规模、多元化市场加快形成。新生活观、文化观正在转化为新时尚观、消费观。健康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体验消费蓬勃发展。从防晒衣、冲锋衣到汉服、马面裙,发展型、享受型、品质型服饰需求快速发展。应对市场变化,需要我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给与需求平衡。一是形成新供给、新渠道。围绕材料、产品、装备创新,开发高性价比、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绿色化的新产品。围绕业态创新、场景创新,完善渠道布局,促进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更高效统一。二是拓展新领域、新赛道。产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高端服务协同演进,在融合创新中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和应用领域延展。纺织产品和工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健康等领域。以质的提升带动量的增长,实现新供给与新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需要新质生产力。
2、平衡发展与安全,关键在新质生产力
当前,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度和韧性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全球纺织供应链收缩重构布局在深化。离岸制造、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广泛发展。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日欧市场所占的份额较2010年前后的峰值分别下降17.2、26.3和12.8个百分点。同期越南在美国进口市场份额由6.6%升至14.6%,孟加拉国在欧盟进口市场份额也升至15.4%。另一方面,经贸问题政治化破坏全球合作。从对华新一轮加征关税到“产能过剩论”,地缘政治影响深化。围绕安全审查、数据保护、环境政策,新型供应链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全球生产体系、创新体系割裂加剧。6月21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对华投资限制拟议规则;OpenAI自7月9日起开始阻止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流量。行业科技进步与产业安全面临新环境。实现自立自强,保障高水平安全、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3、统筹当前与长远,关键在新质生产力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市场规则与政策在竞合博弈中持续迭代;产业架构与技术体系在多路径探索中加速形成;消费市场和价值标准在修正中不断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接踵而至的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注现实价值,也要谋划长远发展。从要素空间看,发展的阶段与环境、产业的规模与结构、用能的效率与强度,决定了行业发展面临着更多的资源环境约束、更大的社会人本责任。从历史经验看,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重塑产业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把握时代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开辟新市场、新场景、新赛道,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短期与长期、成本与收益、节奏与力度的平衡中,打造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综合产业特征、发展条件、未来趋势,纺织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为内容,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要打造产业新质态,构筑发展新优势。
1、打造未来产业的新质态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是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在重塑产业体系的架构和基座;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绿色制造等未来制造方式改写着生产的模式与形态;柔性电子、合成生物、大健康等场景创新延展着产业的边界与空间。在与新兴领域、未来产业的嫁接融合中,行业不断实现品质升级与生态调整,构筑着发展的无限可能。采用玄武岩纤维制成嫦娥六号国旗;3D打印可实现高度定制;特种编织工艺技术制成“蛟龙号”深海潜航器、人造血管等。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需要前瞻布局、下好先手棋,在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的深度融合中,打造新形态、创造新价值。
2、打造数实融合的新质态
从工业互联网到柔性供应链,从智能制造到智慧营销,数字经济推动流程再造、范式革新,拓展需求场景、价值半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当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引发产业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在研发端,凯赛生物将AI技术引入生物制造研发体系。在制造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智能制造加快发展,AI纺织品检测日渐成熟。在设计端,大模型平台重新定义设计创新和价值输出。如衣裳科技引入Fashion 3D系统实现开款效率提升30%。在市场端,生成式AI和数字人的发展正在全面重塑市场运营、电子商务导购、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AI大模型的通用与泛化,也在深度赋能平台经济。如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工业大模型实现用户量及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要把握AI技术发展机遇,探索将设计、制造、营销、管理、品牌建设架构于“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之上。
3、打造绿色低碳的新质态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产业的价值判断、内在关联与成本优势正在重塑。发展新质生产力,行业需要以低碳、资源效率和社会包容性为重点,以集约化、减量化、低碳化、循环化、清洁化为方向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绿色材料与绿色能源蓬勃发展,塑造新的投入产出关系。浙江佳人、福建华峰采用化学法生产再生聚酯,实现纺织品闭环循环再利用;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把工业废气中的CO2捕捉、提纯、液化为负碳纤维;无锡一棉、鲁泰等采取光伏发电调整能源结构。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型的制造体系加快形成。魏桥纺织智能化升级推动企业能耗降低40%以上,用水节约20%以上;华兴智能纺实现能源利用率提高12%、成品及原料库存减少30%。管理体系持续升级,助推可持续、透明化发展。中国纺联LCAplus平台实现一站式产品碳足迹测评、认证和标签推广。行业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新技术、新模式创造新产品、新价值,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发展。
4、打造文化赋能的新质态
作为纺织新质生产力的独特内容,文化生产力是形成美学价值、情感价值、品牌价值的重要源泉。当前,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先进文化的系统性挖掘和时代性转化正形成中国时尚产业新的突围和崛起路径。苗绣、藏毯、潮绣等产品持续风靡,新中式服装成为中国时尚的新浪潮,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10亿级。微短剧、动漫等当代文创产业构筑起以IP为核心的新文化价值生态,生活方式的持续演变也在产生丰富的文化体验,衍生出众多创新产品和渠道场景。2021~2023年,淘宝天猫“户外”搜索量同比上涨659%。数字经济发展正在构筑中国文化的关键节点。未来的文化表达是人机合作的表达,人工智能开始重构文化竞争力和时尚话语权。树立文化自信,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以差异化、特色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形成中国风格,另一方面也要加快发展以中国时尚美学为核心的AIGC,形成数据-工具-平台-产业的生态闭环。
三、新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与方向
近年来,围绕“团结稳疆、富民兴疆”,新疆纺织产业真抓实干、守正创新,实现跨越发展,已成为中国纺织版图中的重要一极。2014年至2023年,全疆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8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倍。新疆棉纱产量位列全国第二,棉布产量位列全国第五,粘胶纤维产量位列全国第三。聚酯纤维实现历史性突破。从棉纺到印染、化纤、服装,产业链不断延伸。设立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服务产业发展。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纺织产业融入全球发展的桥头堡。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快速崛起。2014到2023年间全疆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累计新增就业91.86万人,南疆区域占比70%以上,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民族大团结大发展中,新疆纺织成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韧纽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疆纺织产业构筑起坚实基础,迈出坚实步伐。
(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条件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新疆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把握机遇、积极抢位发展,又要立足实际、善于错位发展,统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条件、文化环境、区位优势。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新疆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棉花资源,较完备的煤化工产业体系。这些构筑着产业发展的原料优势。新疆能源富集,是国家的“三基地一通道”,油气资源当量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特别是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蕴含着新疆产业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
2、充分考虑环境束缚
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空间。新疆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水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行业面临着更强的环境束缚,必须明底线、划边框,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化纤、印染等产业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与可持续性,坚持高起点建设。要关注少水无水印染等清洁生产技术,打造低碳绿色制造高地。
3、充分挖掘文化价值
新疆生活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56个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是新疆的重要文化特征。以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成为产业创新的丰厚土壤。“西引东来”、“东联西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交融的重要场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文化涵养着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势能。
4、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使得新疆正成为亚欧经贸往来的枢纽和向西开放的“前沿”。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口岸、中欧(中亚)班列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新通道、新场景。整合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节点,新疆得天独厚。
5、充分整合算力资源
算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动力引擎。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从哈密到克拉玛依,再到乌鲁木齐,新疆算力中心连点成线、串联成势,是崛起中的算力产业集群。“东数西算”蕴含未来产业空间,强大的算力支撑,将在人工智能时代,筑起新疆产业发展的高地。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原则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扬长避短,特色发展,既要遵循一般规律,也要结合发展实际。要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把握方向原则。
一要深度创新,集约发展。
实践证明,同质化、平庸化扩张不能形成真正优势;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不能代替专业能力。产业技术的价值分布存在不均衡性。只有通过深度创新,掌握颠覆技术、根本原理,才能在技术轨道的变迁中实现换道超车,在产业生态的重构中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在高端材料、关键部件等基础领域、未来产业依然面临着卡脖子问题。先发国家通过专利布局形成源头锁定、单点控制和链式布防,在细分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涡流纺设备95%来自日本村田,工业软件也主要被欧美主导。我们很难通过剩余市场空间来检验创新、支撑迭代。突破封锁,打开局面需要我们,在关键点处,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有深度的产品和服务。不能摊大饼,要减少“内卷”,避免一种模式、一哄而上;不能撒胡椒面,要减少“分散”,在“关键细节”集中优势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二要循序渐进,系统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现代产业竞争是生态体系和价值网络的竞争。坚实的传统产业基础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起点、新优势。传统产业能够为新兴产业提供要素支撑、市场基础和应用场景,有助于解决冷启动问题。连续的产业技术阶梯有助于先进技术吸收和转化,一个环节的创新可以在整个产业体系中验证和放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系统把握产业间的共生关系,不能“贪大求洋”“喜新厌旧”,割裂产业关联,背离发展实际,将传统制造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现实与未来一脉相承,行业需要统筹布局,开展大纵深、大跨度的协同创新,将点式突破与链式创新相结合,制造基础与未来趋势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用的协同机制,推动基于共通技术的梯田式发展。巩固优势,搭建延伸技术阶梯,推动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融合演进、梯次发展。
三要产融结合,务实发展。
产业为舟,资本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充分发挥资本配置资源的能力。棉纺产业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这使得强化产融合作对于新疆纺织发展更为紧要。资本是逐利的,偏好热点,追求短期,重显绩,轻潜绩。资本投向与产业需要并不完全一致。纺织行业长期面临资本关注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我们讲好行业故事,改变社会认知,引导资本流向,提升产业估值。吸引更有“耐心”的科技金融支持基础创新,吸引更有“活力”的创投资金支撑应用发展,以金融服务实体创新,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提升资本使用能力。增强资本与产业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用好价值杠杆,以多元化的资本丰富生态,整合资源,通过并购、控股、战略投资等方式构建能力。要有效防控消极影响,管理风险,避免过度金融化、泡沫化,脱实向虚。
四、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
地缘政治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新疆是世界了解中国纺织的重要窗口。中国纺织发展得好不好,新疆纺织是重要指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部大开发开启新的篇章,新疆纺织面临重大机遇,也肩负时代使命。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1、以制造为基强特色
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固本与升级协同,存量与增量并举,高起点打造先进制造体系。把握好新旧动能转化机遇,合理利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炼化、煤化工与纺织服装全产业耦合发展,延链补链强链,丰富原料供应,做强产业生态。加强行业数智转型,推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一体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2、以创新为引塑未来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围绕新材料、数实融合、绿色印染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科技攻关。深化创新合作,发挥区域创新中心、创新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要打造数字基座,强化算力支持,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挖掘特色民族文化,推动流行趋势研究,打造区域品牌,构建新疆时尚生态。
3、以民生为本创价值
以产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产业文化转化、价值转化能力,实现互嵌互融、增进文化认同、推动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就业优先,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管理创新,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降低工作风险和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所得。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ESG实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生态资源保护,深化行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宣传引导,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气象,多渠道多形式讲好新时代新疆故事。
4、以协同为要立格局
坚持“全国一盘棋”,对接区域重大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与东中部产业的务实合作,完善产业合作平台和机制,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融通。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作用,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产业集群。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平衡好原地升级、国内转移和全球发展的关系。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机遇,开拓新兴市场,发展跨境电商,推动贸易、投资、产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天地开阔,大有可为;进者常“新”,行者无“疆”。在新疆这希望的田野上,多一份关注,就多一份欢喜;多一份耕耘,便多一片未来。让我们在一起,向前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锦绣事业建功美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