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守正创新谋发展,勇开新局向前进
- 2024-07-091188
- 来源:中国纺联办公室
7月8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召开,在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守正创新谋发展,勇开新局向前进"工作报告,现将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守正创新谋发展,勇开新局向前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 孙瑞哲
2024年7月8日
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正在打开,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即将开启。以科技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为内容,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纺织行业发展面临着全新形势、全新任务、全新要求。适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质态变化,需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时与势的变化中把握方向,在破与立的实践中总结规律。
本次常务理事会的重要目的是,审视当前,辨析行业工作方法方向;开诚布公,推动机构建设规范自律。
一、行业工作务实创新,纺织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纺联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强化管理机制创新、推动部分协会换届,营造良好生态、服务产业实践,有效确保党中央各项部署在产业落地落实。行业在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一)加强分析研判,产业明心定向
深化研究,把脉行业发展。不断完善监测统计,聚焦重点问题深入重点企业、集群、专业市场开展调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诉求。进一步强化系统研究。两会期间,协助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围绕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绿色发展、集群建设等领域,形成一批提案材料,有力支持了政府决策、企业发展。
强化宣传,营造产业氛围。加强产业宣传和舆论引导,以行业站位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多形式、多视角宣传行业新形象、新格局,有力推动了社会对纺织的再认识、世界对中国纺织的再认识。坚持实事求是、保持乐观客观,不断向行业强化政策解读与适用引导,有效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二)坚持提质增效,释放发展活力
发掘需求潜力。聚焦有效需求,配合相关部委成功开展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等。展会在畅通供需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成功举办上海联展、大湾区联展等重量级展会,以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等一系列地方展会。围绕提振消费,引导行业强化产品创新、丰富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持续深化检测与质量技术服务。
激发企业活力。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推进各类助企、稳岗稳就业政策在行业落地。完善公共服务,组织开展首次中国纺织专精特新展、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入库培育等工作。不断推动优秀企业与资本对接,引导龙头骨干企业上市、再融资、兼并重组。把握政府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在技术改造等领域强化有效投资。
(三)强化开放合作,整合全球资源
链接资源,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国际展会、活动的专业性与影响力,帮助企业收获新订单、开拓新市场。纺织贸促会与新加坡旅游局成功签署APTEXPO 2024(新加坡亚太展)项目合作备忘录。与非洲、东盟等地区的投资商贸合作不断深化。成功组织企业前往马达加斯、埃塞俄比亚、泰国等地访问调研;与东盟、中国香港纺织及制衣界共同签订三方合作备忘录。
凝聚共识,强化对外交流。加强行业外交,充分利用国际纺联、国际毛纺织大会、亚洲化纤会议等平台发出行业声音、展示行业形象,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与美、欧、日等国家行业组织建立的伙伴关系得到巩固强化。中国纺联同美国棉花全产业链相关协会进行了疫情后的首次会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签署合作协议。
(四)夯实创新根基,厚积发展势能
注重自主创新。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为牵引,引导多主体、多领域协同创新,行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效显著。中国纺联推荐的“聚合物熔体纳米纤维绿色高效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强化科技服务,举办创新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科技大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战略高度关注前沿技术发展,行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形成。纺织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序推进。发布碳中和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成立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专题组、中国麻协团标委。
优化人才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行业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输出能力不断增强。启动职业技能大赛等选拔人才。推动人才选树与科技奖励工作,发现先进,鼓励创新。纺织科学成就奖、纺织科技创新奖、纺织青年科技奖的推荐与评选工作成功启动。继续宣传学习赵梦桃精神,树立和培养大国工匠。
(五)丰富价值内涵,强化引领能力
强化设计与品牌能力。研究发布全产业链流行趋势。举办中国国际时装周、大学生时装周、各类设计大赛等活动,发掘和培育中国设计力量。继续推动纺织非遗创新转化与发展。举办纺织工业设计创新论坛、纺织工业文化论坛等活动,探索工业设计驱动产业升级的新可能。持续深化品牌研究、评价、培育和推广。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纺织服装行业论坛、中国品牌发展大会等成功举办。
加快数字与绿色转型。围绕“数字三品”,通过共建服务联合体等方式,全面推进行业数智化发展。开展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研究,深化诊断、咨询、培训等公共服务。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进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在集群、园区、专业市场广泛应用。聚焦双碳目标,强化绿色技术的筛选、试点、推广,开展绿色纤维认证。举办气候创新时尚峰会等活动,引导企业携手推进气候创新行动。持续完善行业社会责任和ESG治理的方法、工具、平台,发布《纺织企业ESG披露指南》。
(六)优化产业布局,区域高效联动
强化产业集群建设。深入开展集群调研、培育、服务等工作。举办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建设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引导各类要素向集群加速集聚,推动集群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在提升传统集群效能的同时,把握融合创新趋势,创新优质资源合作模式,加快构筑具有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新产业集群。
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中西部省份政府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打造产业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纺联与贵州工信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组织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产业交流、招商推介活动,引导内陆边疆省份根据资源禀赋承接产业转移。在新疆成功举办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大会、在江苏灌云召开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工作会议等。
在中国纺联与全行业共同努力下,纺织行业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产业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景气水平保持扩张,带动生产稳步增长。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调查测算,二季度,行业综合景气指数达到63.3%,今年以来持续居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1~5月,规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全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实现正增长。内外市场平稳恢复。1~5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5856亿元,同比增长2.0%;网上穿类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9.0%;纺织品服装出口额11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行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1~5月,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聚焦优结构、转动力,产业持续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投资规模快速增长。1~5月,纺织业、服装业、化纤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13.4%、14.8%和4.7%。
纺织行业以稳中有进的发展,抵御住各种风险压力,科技创新步履铿锵,产业创新成效显著;高水平开放全面深化,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数智化转型有力落实,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文化创意百花齐放,时尚发展引领风潮。纺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
二、在新的结构中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性
力的效果取决于大小、方向、作用点。“力”之“执”为势。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放到发展的大趋势、所处的大环境、演变的大逻辑中思考,在全球竞合、市场供求、区域发展的结构之变中把握方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一)应全球格局之变,在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中发力。
世界之变深化演进。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种风险仍在累积。多国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冲击着市场稳定,近期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达到38年以来新低。地缘政治冲突结构化、整体化、长期化趋势明显,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持续延宕,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全球“大选年”牵动世界“大变局”,极右翼势力崛起,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逆全球化风险。
全球产业,全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安全与发展,在国际竞合体系中找到发展方向。
一要适应供应链的新调整。世界经济论坛白皮书《全球重构:重新定义未来全球价值链》显示,92%的跨国企业正在推进制造基地区域化,28%的企业力争到2030年实现“本地生产、本地供应”。离岸制造、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广泛发展。受此影响,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日欧市场所占的份额较2010年前后的峰值分别下降17.2、26.3和12.8个百分点。同期越南在美国市场、孟加拉国在欧盟市场份额逼近中国。《越共电子报》报道,2024年前5个月,越南服装对美出口额达60亿美元,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最大服装供应国。应对供应链调整,巩固发展优势,是我们的重要方向。
二要应对经贸环境的新变化。2023年贸易限制措施大幅增加,技术贸易壁垒措施4079件,创历史新高。经贸问题政治化趋势仍在加剧。今年以来,美国再次使用301调查、加征关税、限制出口等贸易工具施压中国;欧洲密集出台了30多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7月5日起欧盟对我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炒作“产能过剩”,制造“关税竞赛”,一些国家以公平竞争的名义破坏公平竞争,加剧全球生产体系、创新体系的割裂。围绕安全审查、数据保护、环境政策,新型供应链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地缘政治正成为常在变量,形成现实压力。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安全面临新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度和韧性。要把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机遇,开拓新兴市场,以更开放的姿态推动贸易、投资、产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二)应市场格局之变,在供给与需求的升级中发力。
热梗“City不City”生动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1978~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8.7%,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66.2%。高速经济增长与高度社会流动相伴发生,构筑起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形成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纵深。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适应消费升级大势。共同富裕稳步推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新生活观、文化观正在转化为新时尚观、消费观。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圈层化特征日益明显。《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显示,64%的消费者更看重精神消费。名创优品IP产品在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占比分别达到40%和30%。“爽感短剧”风行,“禁止蕉绿”热卖,“为悦己者容”嬗变为“悦己而容”。文化认同、体验经济、情绪价值变得日渐重要。瑜伽服、防晒衣、“三坑服饰”,服务生活细节、功能颜值并举的产品成为新宠。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场景消费、亚文化消费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适应多元市场结构。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区域差别、城乡差别、收入差别依然较大,基础型、发展型、改善型、享受型消费并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突出。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增加至921元,增幅29.2%,但与城市居民衣着消费1880元相比仍有显著差距。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存量经济特征突出,产品同质化、产业内卷化加剧。今年618大促,拼多多、天猫、京东等平台以低价策略争夺消费者,全网销售额5717亿元,同比下降6.9%。“平替”趋势更加明显,内容电商、直播电商赋能,新兴品牌、细分品类涌现。如何推动“白牌”到品牌、网红到“长红”的发展是重要课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特征与机遇,推动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模式升级、服务升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开发高性价比、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绿色化的新产品,以高品质供给创造多元化需求;围绕业态创新、场景创新,完善渠道布局,实现下沉市场、全球市场充分触达,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高效统一。
(三)应区域格局之变,在错位与补位的联动中发力。
改革开放以来,从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纺织行业形成以五省一市为主体的生产力布局。南通、宁波、温州等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至今仍是产业的核心区;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59个千亿县主要来自这些开放区域,绝大多数以纺织为主导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立足基本盘,巩固既有优势,形成引领力。
地区差别大,产业不平衡,是行业的分布现状,也是发展空间。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框架的空间体系。沿江合作、跨省协同,东西互济、城乡融合,区域间产业发展协调性不断提升。伴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政策规划配套衔接,城市群、都市圈不断扩容升级。如苏南苏北协同中张家港、沭阳等纺织产业集群崛起;杭绍甬一体化发展,构筑起世界纺织集群的新版图。深中通道的开通,缝合珠江两岸,形成“6+1”城市群,为大湾区带来9万亿发展机遇。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新时代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正在拉开,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变量。
地缘政治。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构筑新的开放优势。比如在东北亚关系的演进中,东三省成为向北发展的窗口。2023年,黑吉辽对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3.5%、71.5%、58.6%。作为亚欧经贸往来的枢纽和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纺织服装实现跨越式增长,今年1~5月出口6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5%。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把握机遇,打造全球产业链合作新节点。
生产要素。原料、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比较优势加速调整。新疆油气资源当量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宁夏2024年初总装机量达到3600万千瓦,能源优势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考量。煤化工的发展正在为新疆、内蒙、山西等区域带来原料优势。依托煤化工,宁夏宁东基地可年产10500吨对位芳纶纤维。数据、算力、绿电等新要素成为西部地区的新机遇。要因地制宜布局产业,将资源优势、要素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产业创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量涌现。创新要素分布、新兴业态发展带来新的产业集聚。围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等的先进制造集群,围绕大健康、低空经济的配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围绕无水少水的绿色印染的探索在新疆落地;依托算力优势,数字时尚产业集群在西部地区展露前景。统筹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现实需要,要把握先机、抢位发展,做强优势、错位发展。
三、在新的风口中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局点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是创新的事业。做好创新,需要把握时机,找准切口,做深做细,以点带面。
(一)企业出海
依托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优势,“Made in China”的全球辨识度和认同感不断提升。2023年,有6家涉纺企业跻身《财富》世界500强,4家纺织企业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从产品、产能走出去到品牌、资本走出去,企业出海蔚然成风。过去十年行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达60亿美元,约占行业全球投资比重的50%。阿拉伯国家、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产业蓝海。中国纺织进入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内卷加剧,跨境电商成为行业企业把握出海机遇,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路径。SHEIN、Temu、速卖通和TikTok Shop等跨境电商平台风靡海外。2019~2023年,我国服装跨境电商出口额从1455亿元增长至4870亿元,在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金额占比达26.61%。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更加成熟。《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数商强基”“数商扩消”“数商兴贸”“数商兴产”“数商开放”五大行动;6月8日发布的《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明确支持“借展出海”、“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方式,建设海外仓深化国际合作。“丝路电商”伙伴国扩展至32个。我们要充分发挥供应链优势,将国内的红海,成为全球的蓝海。推动更加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加强与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合作。推动本土化创新,合规化发展,以多元化、优质化供给嵌入国际市场体系。通过合资、并购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全球布局。
(二)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产业架构和底层基座,重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据麦肯锡调查,超过一半的时尚行业高管表示在使用AIGC,AIGC在时尚行业设计和产品开发阶段的应用占28%。AI赋能下制造向着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执行的智能化方向演进。生成式AI和数字人的发展全面重塑市场运营、电子商务导购、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发展智能经济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机遇。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军备竞赛的态势。OpenAI自7月9日起开始阻止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流量。2023年美国共发布109个基础模型,是中国的5倍多。整体看,我国在大模型质量和深度应用上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5月中旬,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定价低至0.0008元/千Tokens,我国AI大模型“价格战”白热化,市场泡沫呈现端倪。把握人工智能机遇,需要回归本质,加强垂直领域攻关,实现重点场景应用突破,构筑丰富应用生态。大模型在制造领域落地与深化应用的一个核心难题在于数据。将散落在各生产环节里、闭锁在人员经验中、运行在软件平台上的关键技术、流程、工艺数据,汇集、整理、封装形成高质量数据集与语料库,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行业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把握人工智能风口,要适度前瞻布局,整合碎片化场景,沉淀高质量数据,做好“人工智能+”,将设计、制造、营销、品牌建设,架构于“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上。
(三)新中式审美
集成盘扣、云肩、斜襟等传统元素与刺绣、流苏等传统工艺,从宋锦马甲、香云纱、马面裙到改良旗袍,新中式服装成为一种集体叙事、时尚浪潮。2023年市场规模达10亿级。苗绣、藏毯、潮绣等产品持续风靡,有力诠释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微短剧、动漫等当代文创产业构筑起以IP为核心的新文化价值生态,衍生创新产品和渠道场景。全国1455个中华老字号形成丰厚的品牌积淀和品牌资产。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先进文化的系统性挖掘和时代性转化,正在形成中国时尚产业新的突围和崛起路径,美学价值、情感价值、品牌价值的重要来源。从文化内容到传播模式,数字经济正在形成中国文化崛起的历史性节点。3D建模、AR虚拟试衣、虚拟人、元宇宙时装周等数字时尚形态快速发展。2023年,抖音平台上购买老字号产品的用户数量同比增长38%;小红书“听劝式笔记”风靡世界。多巴胺、美拉德、热力感、薄荷曼波等全球现象级热潮,源于社交媒体的酝酿。时尚策源地正在从传统的T台秀场、时尚杂志逐渐向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迁移。行业要把握国牌国潮风口,挖掘优秀文化,以差异化、特色化的符号和产品表达中国时尚;掌握流量密码,在数字经济语境中打造大师大牌大事,构筑文化影响力,时尚话语权;要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时尚范式之变,建立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时尚大模型。
(四)未来产业
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重塑着产业体系的架构和基座;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绿色制造等未来制造方式改写着生产的模式与形态;未来健康、未来空间等场景创新延展着产业的边界与空间。与前沿技术、未来产业的融合发展,加速纺织行业品质升级与生态调整,开辟新的赛道、拓展新的增量,构筑着行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和广阔空间。比如,柔性电子纤维在智能电子皮肤、人机界面和医疗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碳纤维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单机的复材用量基本高达80%~90%;以Apple Vision Pro为代表的空间计算以智能、沉浸式的形式提升制造效率和消费体验,带来时尚产业转型机遇。行业要把握未来产业的风口,前瞻谋划、长远布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造产学研用资创新联合体,以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为牵引加速构建“新技术突破-新场景应用-新物种涌现-新赛道爆发”的未来产业生态。要探索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新型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畅通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链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发挥产业体系优势,持续搭建与延伸技术阶梯,实现资源、技术和能力优化配置、创新聚合,推动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五)ESG实践
靠“幸福感”出圈的胖东来,因“情绪劳动”引发热议的Manner咖啡事件,印证着讲发展、讲共情、有温度、有态度的ESG实践是发展风尚。浙江佳人、福建华峰的再生聚酯,推动纺织品循环利用;鹰游新立成“闪染”生产线实现节水率91.45%、节能率46.41%。纺纱智能化工厂万锭用工可控制在10人以内。围绕ESG实践,高效能、高品质、高责任、低成本的产业形态加快形成。
由于政策、技术、市场的不稳定,ESG实践存在短期长期博弈,成本收益错配,很多商业逻辑与技术路线尚待成熟与验证。要实现ESG的价值自洽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市场方法推进,用创新工具撬动。
要关注环境资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苏州吴江区“水域银行”机制的建立,从国家到地方,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正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为重要资产形态。行业要树立环境资产观念,持续推进产品碳足迹等产品环境信息的管理与披露。提升环境资产增值能力和管理能力。
要关注技术市场。向善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市场是实现技术价值的有效途径。以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为例,截至2024年2月,已促成绿色技术交易1195项,其中浙江诺亿毛纺公司通过匹配适用绿色技术每年减少30%用能。行业要推动技术创新交易、知识产权交易、咨询服务交易融合,实现技术与应用对接。
要关注金融创新。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大文章。2023年,我国绿色贷款余额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项目占67.3%。行业要立足真善美,强化ESG的信息披露和机制创新,讲好行业故事,充分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推动价值实现和持续成长。
四、下半年工作方向——把握改革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破除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和治理体系深层次调整、实现顶层战略规划与基层实践创新高水平结合,是必由之路。
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推动改革开放,需要打开格局、凝聚共识,坚持党的领导,站稳人民立场,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需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实出发、从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出发,以改革破难题、防风险、促发展;需要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突破旧的思维定式、条条框框,将KPI的思维转变为OKR的思维,不纠结于指标,更关注目标,用实践检验,用成效说话。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先行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延展、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发展的跃迁,纺织行业始终立于时代潮头,走在改革前列。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以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在拉开。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对行业定位与作用予以新的思考,坚持用改革精神推进各项事业,在立与破的有序转换中彰显勇气魄力,在呼与应的互动中践行使命旨归,在谋与干的有机统一中探寻价值意义。把握机遇,守正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以“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为牵引,开展产业研究
以研究引领实践。围绕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新方向与新要求、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规律与新趋势,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十五五”相关领域研究。以项目为载体,做好顶层规划与具体实践的研究、外部环境与产业实际的研究,既为行业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也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出台提供有力支撑。
以实践丰富研究。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求真务实,扎根泥土,开展调研与统计工作,及时了解企业诉求痛点,真实掌握产业发展情况,为行业发展的方法方向提供坚实的实践支撑和经验参考。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不墨守成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现真问题,寻求真答案。
(二)以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为保障,推进产业创新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新材料、装备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探索以新型举国体制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强化文化创新。文化生产力是纺织新质生产力的独特内容。继续推进纺织非遗、新中式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传承与应用转化。继续推进流行趋势、生活方式研究。把握人工智能重塑时尚话语权机遇,加快构筑新的路径优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时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三)以专精特新企业和未来产业为切口,构建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梯次发展。巩固制造基础,加快制造环节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找到行业与大健康、生物经济等领域的结合点,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把握好时度效,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构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推动主体梯度培育。以集约化、全球化为方向,支持大企业在兼并、收购、联合中做强做优,加快成为生态主导型企业、世界一流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强化专业化优势,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公共服务,引导优质要素资源向中小企业加速集聚,保障产业生态稳定。顺应产业变革,培育平台企业等新市场主体。
(四)以消费投资扩容、内外贸一体为方向,打造产业循环
升级供需平衡。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以优质供给促进消费升级。培育纺织行业在国货“潮品”、文娱旅游、体育运动等领域的新增长点。丰富消费场景,以VR、数字人等新技术提升消费新体验。继续把握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挥展会平台优势,提升能级、扩大影响。
深化内外融通。坚持以内循环牵引外循环、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改善进出口结构,发展跨境电商等新模式,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推动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整合原料、技术、品牌等优质国际资源,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增进与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的常态化联系。
(五)以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产业链重构为内容,优化产业布局
提升集群能级。聚焦集群高端化转型,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集群、绿色集群等新兴集群,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强化区域联动。积极融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握新时期中部崛起、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机遇,促进产业资源在区域间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推动全球布局。聚焦发展与安全,平衡好本土发展和国际转移的关系。在增强优质产业链根植性、完整性的同时,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开拓新兴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六)以生态价值和民生价值为核心,夯实产业责任
创造生态价值。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优化用能结构,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发展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制造,打造绿色工厂。完善纺织品生命周期绿色评价服务平台,丰富社会责任和ESG治理方法和工具。
创造民生价值。发挥纺织连接一二三产、衔接城乡的优势,在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区域差别中发挥更大作用。坚持就业优先,以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着力解决收入分配、技能培训、安全卫生等核心关切。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在伟大的变革中,把握时代的韵脚,转动命运的齿轮,惟勇敢者进,惟坚毅者强,惟笃实者成,惟创新者胜。让我们躬身入局,挺膺担当,以胸中丘壑,手中锦绣,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