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杨梅芳:乡村“发明家”

发布时间:2009-05-18
浏览次数:768
  在白水洋镇,说起已退休的杨梅芳老师,那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十分聪明,许多在别人看来很难的东西,他一学就会。他还很喜欢创造和研究,近几年来他发明了多项节能减排新技术,其中20多项申请了国家专利。
  1958年,杨梅芳毕业于原临海师范,后来在原双港中学担任物理、化学教师。他任课的几门学科深受学生的喜欢,因为他总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解决学生的疑点、难点问题。而他自己也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多思考、多动手的习惯。
  上世纪70年代,白木耳是人们食用的奢侈品,市场售价每公斤200元,而国家工作人员每月的工资当时也只有30多元。杨梅芳认为,白木耳只要掌握它的生长规律,自己也可以种植。他翻阅许多种植白木耳的材料,把一间老房子当实验室,没有电,就用煤油灯替代,并用棉絮、温度计、煤油灯等做了一个恒温箱,用葡萄糖、马铃薯粉等当原料,在试管里进行菌种培养。通过努力,杨梅芳果真培植了白木耳,但由于当时国家政策不允许百姓搞贸易,所以老杨种的白木耳也只能当做一种兴趣来消磨时光。
  由于老杨平时喜欢琢磨,慢慢地在当地名气越来越大,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来自温岭的师傅长期在白水洋一带补鞋,一天他的补鞋机坏了,机器是他赖以生存的家伙,补鞋匠急坏了,他把补鞋机送到当时的双港机械厂,厂里师傅一看说不能修,但却告诉他在中学教书的杨梅芳老师,平时喜欢捣鼓,说不定可以帮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补鞋匠把补鞋机拿到老杨那里,老杨把补鞋机拆开后,找到故障,一个晚上就把它修好了。
  拆了一回补鞋机,老杨知道了它的原理,他买来相关材料竟在自己家做了一台,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轰动,但由于是计划经济时代,他造出的补鞋机不能卖,更不能生产,于是做了一台送给弟弟到湖北补鞋,而村里另一个村民由于太喜欢他的补鞋机,竟用一台“西湖牌”缝纫机换了他的一台补鞋机,现在,当年交换的缝纫机还在老杨的家里。
  1988年退休后,老杨空闲的时间多了,更热衷于自己搞研究和发明,他先后研究发明了自动保温、自动控水的热水器,现在他家用的就是自己研究发明的热水器。附近有些村民也装上了他研究发明的热水器。他还帮浙江灵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究发明了自动报警输液器,目前该项技术已申请了专利,下一步公司将大规模进行生产。
  白水洋是有名的杨梅之乡,杨梅保鲜技术一直是困扰梅农多年的问题,杨梅芳认为,有机物受腐蚀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空气里的杂质和氧气有腐蚀性,二是微生物的细菌有侵害性。老杨针对上述两个原因,利用臭氧发生器、紫外线消毒等手段破解了这个难题,目前他对小部分杨梅进行试验,保鲜时间可以达到1个多月,现在他正跟一个杨梅合作社合作,如果保鲜成功,他还计划申请专利。
  不幸的是现在老杨的眼睛基本看不到东西,他就叫老伴和孩子配合,在电脑上查资料,然后再根据研究要求进行摸索,在追求发明事业的路上,他的心却亮堂堂的。

上一篇:“标准”进行时

下一篇:任有法:创新是“第一军规”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