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郭秉臣:非织造需加快更新

发布时间:2009-08-06
浏览次数:798
  2008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产量达到606.2万吨,同比增长11.42%,成为名副其实的生产大国。但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大国不相匹配的情况是,我国的非织造设备和技术却落后于国外同类设备和技术,处于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的状态。就如何加快我国非织造设备自主创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高级顾问郭秉臣教授。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国非织造设备的发展情况。
  郭秉臣:我国非织造设备大体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生产这样几个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开始陆续引进了一些设备。80年代后,一批民营企业形成了进军非织造布领域的浪潮,代表企业集中在江苏常熟一带,形成了非织造布产业集群。90年代后,这些企业陆续进口了一批高档非织造布水刺、纺粘生产设备,以更大的力度挺进非织造布产业领域。随后,中国纺织机械集团公司决定进军非织造设备领域,一些国有纺机企业,如青岛纺机、郑州纺机等开始组装生产非织造设备生产线。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批自主开发研制的国产非织造布设备陆续装备企业,并实现了向印度、埃及等国家的出口。
  记者:目前我国非织造布设备的现状如何?
  郭秉臣:我国非织造布设备由于生产时间短,与国外有不小差距。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几句话,就是民营企业用得多,装备自主化产品少,设备加工能力弱,功能合理完备情况差。因此需要尽快提升它的科技含量。再就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了一些设备,冲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设备,如3.2米SMS纺粘生产线、双组分纺粘水刺超细非织造布生产线等。还有就是经过十几年的使用,大部分设备老化,处于即将淘汰的状况,因此急需换代更新。
  记者:您对今后非织造布设备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郭秉臣:我认为非织造布的后整理设备更需要加强。因为无纺布加工流程短,产品多为卷材,对后整理的要求高,后整理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的高低,因此,要大力提高后整理设备的技术水平,以环保节能的后整理设备实现非织造产品的产品升级。一是开发功能性非织造产品,如阻燃、抗菌的产品、涂层非织造产品等,都需要有先进的非织造布设备支撑,因此,设备要能满足要求。二是产品要创新,不能照猫画虎,把国外的产品样式直接拷贝出来,要鼓励企业对设备进行自主创新。三是要分工协作,发挥国有和民营的合力,共同打造非织造布设备的主流基地。据我了解,温州昌隆化纤公司生产的纺粘生产线销售了100多条,其产品通过了权威部门的质量和标准化认证,这说明不管国有企业还是民营公司都可以大有作为。

上一篇:李凯明:“经营品牌大王”的创业故事

下一篇:兴业皮革董事长吴华春:从小贩到全国最大制革商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