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穿”越60年:扬州老裁缝的“服装演义”

发布时间:2009-09-08
浏览次数:772
  一把黑色的大剪刀、一把古铜色的木尺,从1962年跟随父亲学习裁缝以来,现年69岁的扬州老裁缝陆启明做裁缝已经47年了。昨日,在老人所开的“扬州唐装第一家”启明唐装店内,陆启明向记者讲述了建国以来,特别是1960年至今,扬州人的服饰发生的巨大变化。
  建国初期: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陆启明老先生家是裁缝世家,裁缝手艺传到他手里已是第三代了。建国后,由于实行公有制,父亲到了服装厂工作。
  1962年,跟着父亲学习裁缝手艺的陆启明“出师”,到了扬州服装二厂工作,负责裁剪工作。“父亲原来的裁缝店就在现在的彩衣巷,只不过不在我现在店的地址。我从出生开始,每天看到的就是衣服。”陆启明老人笑着说道,“那个时候,衣服很少,布料紧张。衣服简直就是奢侈品了。”
  陆启明老人介绍说,刚建国时,每家的孩子都很多。由于经济困难,布料在当时的供应非常紧张。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衣服的料子都是棉布的了,但限量供应,每人一年只有一尺几寸的供应量,而且需要凭借“布证”去购买。“那个时候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家人只能在过年的时候,把每个人的供应量拼凑起来做衣服。就这样也只能做一件左右。通常都是大孩子穿不了了给小的穿。袖子长了再去改衣服。”陆启明老人说,“而且,衣服的款式颜色也单一,就是藏青色的对襟衬衫、中山装。女的有裙子的很少很少。到了70年代,的确良成了那个时代的时髦布料。但是现在已经没人穿了。”
  改革开放以来:衣服变多了,扬州人也更美了
  据陆老介绍,衣服紧缺、款式单一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慢慢成了历史。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扬州人的服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扬州人的衣服发生了巨大变化。料子多了,全棉的、化纤的、毛呢的,应有尽有,颜色也是五彩缤纷;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了各种时装;而到现在,各种款式、颜色的衣服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说起扬州改革开放以后的巨大变化,陆老两眼放光,“从改革开放以后,扬州人衣服紧张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人们穿的衣服更多了,扬州的人也更美了。扬州人服装的进步史,就是我们扬州一部发展史的缩影。”

上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年 看中国服装印花装备业变迁

下一篇:李凯明:“经营品牌大王”的创业故事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