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总经理陈晓波解读通宇控股集团未来发展

——总经理陈晓波解读通宇控股集团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2055
  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缝制设备行业经历了各种风雨,从金融危机期间的低谷,到去年一年的市场反弹、行情火爆,再到近两个月市场回复理性。这样的市场起伏,是考验一个行业的关键时期,也是考验每一个企业生命力的“试金石”。
  
  相比于行业内的一些企业,作为第一集团军的核心层企业——通宇控股集团在这三年略显低调,他们是否在蓄势待发?面对新一轮的市场变化,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计划?为此,本报记者采访到了通宇控股集团总经理陈晓波。



通宇控股集团总经理陈晓波
  
  警惕产能风险
  
  记者:过去三年,中国缝制设备行业波动频繁,您怎么看待产业的这种起伏?
  
  陈晓波:在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认为未来形势不明朗,就加大力度裁员、清理库存,周转量减少。去年年初一旦市场好转,很多企业的运转体系就出现混乱,接了订单但交不出货,就像高速公路堵车,大家都堵在出口一样。
  
  经过一年的调整,零部件和整机企业都恢复了正常产能。在过去的一年,没有哪个工厂不加班加点赶订单的,慢慢市场上供需就平衡了。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个周期性,我认为,不管市场环境怎么变化,每个企业都应该抱有一颗平常心,理性经营。
  
  记者:您对起伏环境下的企业表现又有怎样的评价?
  
  陈晓波: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在行情看好的时候,也不要盲目扩大产能。最近我去国外拜访了一些欧美企业,他们那边的企业主就很不理解,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一赚到钱了就都要买土地、建厂房,然后就是大量同类产品涌向市场,只能降价销售,引起恶性循环。
  
  这可以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通病,现在有20万的产能就想着怎样能有100万的产能,100万的又想着200万。
  
  记者:那么,盲目扩大产能将会给产业带来哪些风险?
  
  陈晓波:对于企业来说,更为深层次的结果可能是,产量是翻番翻上去了,那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物流体系、员工素质是否也提高了呢?如果这些没有一并提高,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企业的经营就会出现混乱。
  
  经过这么多年的共同努力,现在全世界的缝机生产都在看中国,中国缝机接下来的责任是要把这个产业做强、做精。尤其是最近两年,东南亚、欧洲市场都对我们中国缝机的发展速度刮目相看,所以我们要有信心。
  
  低调整合产品线
  
  记者:最近很少在媒体上见到有关通宇的消息,这种“低调”是为了厚积薄发么?
  
  陈晓波:确实,这两年利用市场的调整期,我们也在回过头来反思、总结,在思考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哪里?国家一直号召民营企业要转型升级,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也算是一种“卧薪尝胆”吧。
  
  记者:经过反思和总结,通宇对未来发展有哪些体会?
  
  陈晓波:就像我提到的很多企业盲目扩大产能,之前我们也走过这样的弯路。在金融危机前,因为经营情况的看好,通宇在缝制设备这块也不断扩张,搞多种经营。
  
  但这两年我们把步子又收回来了,化繁为简、精益求精。集中精力做有优势的项目,将一些效益不好的项目剔除出去,有些项目不但没有效益,还会消耗大量有益资源。也就是对产品品种和产业链的一种整合,将擅长的、有优势的品种做好、做精。
  
  通过总结和调整,我们还认识到要真正从管理上要效益。目前,正在与专业的管理结构合作,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管理体系,如信息化管理、精细化流程、批量化管理、标准化要求等。这些都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在现在原材料、人工等各生产要素成本都上涨的形势下,就更要求企业要转变观念,变粗放的经营为集约经营。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才是一个企业的立足根本?
  
  陈晓波:眼下有个别企业只是看重眼前利益,去年市场供不应求,他们就为了赶订单而忽视产品质量,这对自己企业、对中国缝制行业这个品牌都是一种损害。不管什么时候,企业都要把产品质量和品牌经营放在首位,这才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
  
  记者:您之前提到,企业要注重品牌经营,这方面也恰恰是中国缝制企业所欠缺的,可以说宣传是短板。很多服装企业还是习惯性地选择进口设备,很大原因是由于他们不够了解国产设备的最新发展。对此,您怎么看?
  
  陈晓波:我们之前一直都是依靠代理商在做市场,企业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他们对我们的了解也不够。接下来,我们也会通过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和各种媒体争取有更多与终端用户面对面的机会,形成一个有效的互动。
  
  此外,我们还打算深入到各大服装院校以及服装设计师中去,了解他们在设计、研发中的一些实际需要,让设备和服装设计、生产更好地结合,这样也能使我们在研发设备中能够有的放矢。
  
  建立上游股份制合作模式
  
  记者:目前,同行业内很多企业都在搞“强强联合”,与国内外一些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合作,通宇集团在这方面是否有相应的计划?
  
  陈晓波:像你所说的一样,行业内的一些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出于各种需要他们与国内、国外的一些企业进行了资本上的合作运营,更多的是一种资源整合。
  
  我们通宇主要是与上游零部件企业、配套企业之间的一种合作,是民营企业间的合作,可以说是产业链的延伸,采用的是股份制合作的形式。众所周知,在去年订单火爆的时候,很多整机企业拿不出货来,是因为零部件供应不上。同理,在市场正常的时候,零部件企业又很需要整机企业的支持。整零关系一直是行业内的一个重要矛盾,所以为什么不将这二者做一个有效的结合,两股劲使到一起呢。
  
  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我们就有了自己的核心供应团队,与上游企业能够更紧密合作,等于说把大家捆绑到一起,优势互补,共同发力。
  
  记者:服装产业正在由东南沿海朝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作为缝制设备企业通宇是否也有与之相随的转移计划呢?
  
  陈晓波:这方面我们早有布局,加大了在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地开设营销网点的力度,加强与当地服装企业之间的互动,增加广告投入。
  
  另外,由于浙江制造企业过于集中,当地在用电、环保方面对企业的限制越来越多,通宇也在考虑将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如目前就在湖北、宁夏等地落实合作项目。
  
  记者:对于通宇接下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发展计划?
  
  陈晓波:我们还是要采取一种稳健的发展步伐,静下心来将产品做好,维护好与经销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关系,使产业链更为健康、有序,做强做精缝纫机产业。
  
  (来源:服装时报)

上一篇:访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智勇

下一篇:上海纺织协会杜双信:纺织产业面临转型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