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纺织服装机械网免费1

收藏

从“小作坊”到纺织机械“中国*”

时间:2011-09-07      阅读:1177

  走进位于玉山城北广福村的主营纺织机械的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厂房,仿佛走进了一个迷宫。在公司董事长苏善珍的带领下,从机械的零部件生产车间到整机包装车间,见识了一个国家*产品的“嬗变”。苏善珍,凯宫机械的。在昆山创业十年来,他白手起家,将凯宫从小作坊做到了“中国*”,书写了一个有口皆碑的业界传奇……
  
  小作坊里萌生大梦想
  
  2000年初,苏善珍来到蓬勃发展的昆山,开始了他新的创业征程。创业初期,苏善珍的“凯宫”人手不足,资金短缺,没有像样的厂房,只是一个小作坊。就在他*莫展的时候,昆山市政府的相关*找到了他,详细了解了情况后,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还为他提供了10万元的流动资金。有了市里的关心和支持,凯宫公司渡过了难关,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企业产值突破了千万元大关,企业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户,生产的纺织机械配件供不应求。
  
  按理,小有成功的苏善珍可以稍微松口气了,可他又作出了一个新选择——自主研发纺织行业内技术含量*的精梳机。
  
  其实,苏善珍作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创业过程中,他意识到,尽管现在自己的企业很红火,可终究是“为他人做嫁衣”,这种简单的加工生产没有科技含量,当然也就没有持久竞争力,因此,只有研发高科技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称雄。然而,对于一个刚脱离小作坊加工的民营企业来说,放弃自己熟悉的纺织机配件市场去挑战老牌企业都难以完成的研发难题,无异于“痴心妄想”。苏善珍的决定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很多专家也对这个投入大、风险高的项目表示担忧。但,自信的苏善珍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向着梦中的地方去
  
  如今,凯宫公司保留着几间破旧的小平房,采访中,苏善珍指着它们说:“谁能想到,当初,我们就是在这几间房子里研究着世界上技术*的精梳机?”
  
  苏善珍说,研发精梳机是艰辛的,是痛苦的,在缺少条件的情况下研发,可谓一种煎熬。现实是严酷的,在研发的过程中,因为条件艰苦、压力巨大,他身边的人一大半离开了他,同时,公司的研发资金也出现了匮乏。一股股强大的压力向苏善珍袭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何去何从?他陷入了深思。
  
  就在苏善珍再次感到困惑无助时,玉山镇*为他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镇*亲自带着他跑银行申请贷款,一个星期后,中国银行的3000万元贷款发到了企业,这笔雪中送炭的贷款给苏善珍增添了无穷动力。2001年末,苏善珍带领他的研发团队,成功地研发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精梳机。国内的专家为之赞叹,家人朋友为之欣喜。成功,让苏善珍这位苏北硬汉流下了泪水。
  
  创新路上成就动人梦想
  
  精梳机的研发成功,让苏善珍和他的凯宫公司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凯宫公司在业界逐步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拥有了一大批国内外客户。同时,公司也稳稳地坐上了国内能精梳机生产的*把交椅。
  
  虽然有了属于自己的精梳机产品,但苏善珍仍不满足,他希望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超越。
  
  2006年初,凯宫公司向*局提出“一种精梳机分离罗拉的驱动方法”的申请。这项发明使机器梳理速度达到令人惊奇的500次/分钟,达到了高速、高产、高质量、低能耗的世界水平,受到业界盛赞。
  
  山高我为峰。在不断超越的意识带动下,凯宫公司取得了38项发明,其中自动络筒机的发明让凯宫公司登上了纺织机械领域的,为企业抢占更大的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这种被业界誉为“纺织业机器人”的产品,是纺织设备中科技含量zui高的产品,它一改以前人工打结为机器打结,大大提高了后道工序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苏善珍说,目前,这种产品刚过开发期,正处于产业化阶段,今年可生产30~50台,明年量产后可达200台以上,产值可达5亿多元。3~5年后,企业的产值将占到全国纺机行业产值的1/3,达到10亿元。
  
  在中国的纺织机械行业,苏善珍以“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生信条鼓励自己,在不服输的性格的激励下,苏善珍抹去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疑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神话。如今,公司生产的能精梳机、条并卷机、自动络筒机、粗纱机技术性能已达到*水平,公司的产品被国家*、*、*、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站在宽阔的企业里,苏善珍指着一箱箱准备外运的产品表示,与去年相比,今年企业的产值将翻两番,达到3亿元。眼下,公司正准备上市,争取做得更大……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