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生产厂家厂商性质
杭州市所在地
智能二氧化培养箱HH.CHP-TW探头细胞保存箱
二氧化碳培养箱CO2浓度控制方法
二氧化碳培养箱广泛应用于医学、免疫学、遗传学、微生物、农业科学、药物学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上述领域实验室普遍使用的常规仪器之一,其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如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稳定的温度(37°C)、较高的相对湿度(95%)、稳定的CO2水平(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
二氧化碳培养箱中CO2浓度控制是衡量该设备质量的重要指标。杭州聚同是专业生产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厂家,我公司对CO2浓度控制采用以下方法:
1. 两种控制系统:
红外传感器(IR)或热导传感器(TCD)进行测量。两种传感器都是准确的,但都各有优缺点。热导传感器监控CO2浓度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对内腔空气热导率的连续测量,输入CO2气体的低热导率会使腔内空气的热导率发生变化,这样就会产生一个与CO2浓度直接成正比的电信号。红外传感器(IR)它是通过一个光学传感器来检测CO2水平的。IR系统包括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传感器,当箱体内的CO2吸收了发射器发射的部分红外线之后,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出红外线的减少量,而被吸收红外线的量正好对应于箱体内CO2的水平,从而可以得出箱体内CO2的浓度。由于IR系统是通过红外线减少来确定箱内CO2浓度,而箱体内颗粒物能够反射或部分吸收红外线,使得IR系统对箱体内颗粒物的多少比较敏感,因此IR传感器应用在含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培养箱内比较合适。
智能二氧化培养箱HH.CHP-TW探头细胞保存箱
技术参数:
型号 | HH.CHP-T | HH.CHP-01 | HH.CHP-TW | HH.CHP-01W |
容积 | 80L | 160L | 80L | 160L |
加热方式 | 气套式 | 水套式 | ||
控温范围 | 室温+5~65℃ | |||
温度分辨率 | 0.1℃ | |||
恒温波动度 | ±0.2℃ | |||
CO2控制范围 | 0~20% | |||
CO2控制方式 | 进口红外微电脑CO2浓度探头控制 | |||
加湿方式 | 自然蒸发(配水盘) | |||
湿度范围 | 大于95%RH(+37℃稳定工作时) | |||
工作时间 | 1~9999分钟或连续 | |||
功率 | 400W | 500W | 850W | 1250W |
工作电源 | AC 220V 50Hz | |||
工作室尺寸 | 400*400*500 | 500*500*650 | 400*400*500 | 500*500*650 |
外形尺寸 | 550*610*785 | 650*710*935 | 550*610*775 | 650*710*925 |
二氧化碳培养箱的灭菌技术
二氧化碳培养箱是在普通培养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是能加入CO2,以满足培养微生物所需的环境。主要用于组织培养和一些特殊微生物的培养。二氧化碳培养箱广泛应用于细胞、组织培养和某些特殊微生物的培养,常见于细胞动力学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物的收集、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致癌或毒理效应、抗原的研究和生产、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体外授精(IVF)、干细胞、组织工程、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如稳定的温度(37°C)、稳定的CO2水平(5%)、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较高的相对湿度(9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
在生物活体内,生物体有自身的免疫系统保护细胞或组织,但是在体外培养时,没有任何保护自己的免疫屏障。对于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基本参数温度、CO2和湿度,大多数培养箱都能满足研究实验的需要。然而,针对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污染源,各品牌二氧培养箱的控制方式和效果不尽相同,因此细胞体外培养中zui大的威胁实际上是污染问题。
对于细胞来说,非常理想的培养环境同样也适合这些污染物的生存,培养箱本身是不会辨别的,而细胞培养中大部分时间里细胞都是位于培养箱内,因此箱体内能否抑菌或灭菌非常关键!
二氧化碳培养箱中的主要污染源:细菌、真菌(霉菌和酵母菌)、病毒、支原体、非同种细胞。
支原体:支原体污染后,因为它们不会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已经受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制细胞生长等,往往被大多数实验者忽视。
细菌:细菌污染后,培养基1-2天就会变色,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应迅速将污染细胞与其它细胞系隔离,灭菌后丢弃,还要用实验室消毒剂消毒培养器皿和超净台。
病毒:由于病毒寄生生存,爆发后尽快和正常细胞隔离,丢弃处理,相对来说容易处理,对操作者威胁较大;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因此,潜在病毒是细胞大量生产和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制作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