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两会时间开启!怀揣千万纺织人的期待而来

2020-05-2231774
来源:中国纺织

  02
 
  话题二
 
  “棉花以及相应的供应链优势问题”
 
  棉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纺织原料市场的焦点话题。2011-2013年,棉花三年临时收储期间,国内外棉花价差高达6000元/吨,对我国棉纺织产业参与竞争带来巨大压力。2014年取消临时收储政策,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国内棉花价格逐步回归市场,内外棉价差开始缩小。同时,国储棉开始去库存,从高1000多万吨已经降至目前合理水平,我国棉纺织行业为国储棉去库存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近几年来,棉花及棉纺织产业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是棉花种植在新疆高度集中。据国家*数据,新疆棉花2019年产量达50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4.9%。据新疆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2019年底新疆棉纺纱锭规模达1991万锭,约占全国纱锭总数的16%左右。与此同时,在市场的作用下,加之国家对内地植棉的政策扶持力度明显较弱,疆外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萎缩明显。
 
  与此同时,我国新疆棉制品现在受到一些品牌商的限制,影响出口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体削弱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
 
  对应建议:关于促进棉花及纺织产业健康发展的再次建议
 
  受政治形势、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疫情影响,棉花及棉纺织产业内忧外患,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国纺织业的棉花原料受进口配额限制,*与国外存在价格差异,大大增加了棉纺企业的采购成本,使我国的棉纺企业在参与竞争中处于劣势;二是我国棉花种植的区域性过于集中,容易形成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对单一地区的过渡依赖,不利于我国棉花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三是叠加疫情的严重打击,除防疫用品外的纺织品及服装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从产业链终端迅速传导*游,很多棉纺织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四是中美贸易摩擦在后疫情时代的延续,有可能将进一步加大棉花、纺织及相关装备行业的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将会给产业带来严重后果。
 
  具体建议:
 
  1.从“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跟进”的角度出发,立足棉花种植、纺织、服装的全产业链发展,做出更加优化和合理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的提前预判和综合研究,制订合理、可操作、可持续的棉花及棉纺织扶持政策。
 
  2.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内地棉花种植扶持政策,鼓励适度恢复长江、黄河流域等棉花历史主产区种植规模。不仅考虑地方经济发展,还要充分考虑纺织产业安全问题。
 
  3.积极推动棉花管理体制改革。鉴于形势的紧迫性,尽快放开棉花进口配额,若短时间内无法放开,应提前公布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的预案,取消滑准税;并根据市场情况提前公布储备棉的轮入轮出预案,增强我国棉纺产业链参与竞争的信心。
 
  03
 
  话题三
 
  “培育自主品牌”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与品牌强国相差甚远,甚至世界500强中,国内纺织行业也只有2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品牌意识的增强,国人消费自主品牌的信心与民族文化自信亟需加强。品牌兴则产业兴,品牌强则中国强。
 
  对应建议:加大对品牌建设的引导与支持、提升自主品牌消费信心与国人文化自信
 
  当前,我国整体消费能力优势明显,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竞争力水平有待提升,国人消费自主品牌的信心与民族文化自信亟需加强。拥有一批优势自主品牌,中国企业才能在商业竞争中拥有市场份额、拥有定价权和发展话语权。
 
  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数据库建设。将自主品牌产品市场销售额、平均销售单价、品牌建设投入额、专职从业人数等指标调查纳入国家统计序列,为客观、科学评价自主品牌建设情况提供数据基础支撑;支持行业组织和专业研究机构,建立完善的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数据库,以重点品类、代表性企业为重点,连通产业链上下游加工制造品牌、终端消费品牌数据资源,推进优质品牌资源对接;实施“纺织服装品牌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工程”,形成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估、针对性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水平。
 
  二是加强品牌培育。引导更多企业基于自身发展建立与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着重产品品质提升、创新创意与品牌文化建设,提升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管理能力;培育一批优秀“国潮”品牌,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品牌“国家队”,持续提升中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产业链制造端布局,同时注重发挥个体与集体的联动作用,将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培育与区域品牌建设相结合;出台具体优惠政策支持自主品牌、的产业链布局;建立行业培育库,对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给予特别奖励和扶持,让工业自主品牌企业也能享受到*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培育若干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与时俱进,重视“创意设计+智能化”“营销管理+数字化”等新时代紧缺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是加强推广宣传。建议加强对围绕“中国品牌日”开展的行业专题活动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国品牌日、大型展会、时装周等专业化平台的作用,同时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渠道,注重高效化、广泛性传播,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优势自主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支持行业开展优秀品牌案例故事推广、纺织工业文化旅游、产业与生活艺术展、走进博物馆、走进非遗等活动,培养全社会对中国纺织服装品牌的新面貌、新优势的新认知,培养自主品牌消费信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土耳其支柱产业遭重创:服装出口下降40% 内需减少64%

下一篇:今年纺织品生产将经历两位数的下降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