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徐卫林:立足纺织 超越纺织

——徐卫林:立足纺织 超越纺织
发布时间:2010-03-31
浏览次数:1020
        2009年,全省共有291项成果和16家企业获湖北省科技奖。其中湖北省自然科学奖28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技术发明奖27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科技进步奖208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72项,三等奖105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16家。另外,授予湖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人。 

        “我非常喜欢做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特点的科技,做属于自己的科研,也许十次失败了九次,但有一次成功的话,那么这个成功的意义就很大。我不愿意花太多的精力去证明国外或别人的理论是对的,哪怕十次验证别人是对的,也没有意义。”

        2009年,徐卫林发明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一举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突破了两个极限:纺纱支数的上限和纺纱工艺对原材料长度、等级、品种等要求的下限,并极大拓宽了可纺纤维的范围。

        目前为止,这项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实现了棉纱500英支,毛纱500公支的超高支纺纱,并使落棉、落毛、兔绒以及原先不可纺的羽绒等纤维在进一步工艺创新的基础上纺成较高支数的纱线,是迄今为止最大程度实现低支高纺的技术。

        这项创新技术已在全国10多家企业投入应用,为企业新增产值25.6亿元,新增利润4.3亿元,新增税收2.3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高度评价为这项技术作了一个最好的注解:“这是对传统纺织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必将对我国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在纺织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美国纤维学会将2009年纤维科学“杰出成就奖”授予徐卫林教授,这是该奖项设置68年以来,第一次颁给一位中国大陆学者。

        徐卫林说:“我非常喜欢做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特点的科技,做属于自己的科研,也许十次失败了九次,但有一次成功的话,那么这个成功的意义就很大。我不愿意花太多精力去证明国外或别人的理论是对的,哪怕十次验证别人是对的,也没有意义。”

        与徐卫林接触,可以感受到他看似普通的外表下敏捷的思维和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徐卫林注重原创,极其享受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所从事的科研中,他更像是一个发明家。

        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敏锐而准确的观察力、严谨而科学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像力使徐卫林总能及时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抓住事物的核心,创造性地、高效地解决问题。这种厚积薄发的能力来自于他多年的学习和思考。

        徐卫林曾用了12年时间,先后学习和研究了针织工程、纺织材料、高分子材料等专业和领域,这为他最终形成注重原创、学科交叉、重视产学研结合的科研特点打下了基础。

        “我在思考,就像我思考每一个小课题一样,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科研方向,现在有生命力的科研方向包括四大领域:能源、材料、信息、生物,我现在在做生命科学领域的事情,人造血管和胆管,这是一个学科交叉的命题,我要证明纺织在更高档的领域中有用。”徐卫林如是说。

        学科交叉是徐卫林开展科研工作伊始就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早在香港理工大学工作期间,他就结合纺织和电子专业知识发明了织物单向导湿测试仪器,目前这一仪器正在由全球最大纺织仪器公司(SDL-ATALAS)生产,在全球销售,并已经申请成为美国的AATCC标准和ISO标准。

        近年来,他又拓展了一条纺织与生物、能源交叉学科的道路。徐卫林将科研直接切入了国际前沿研究方向,他深入小口径人造血管的仿生构造及性能研究领域,做出了目前最仿真的人造血管……这个项目已被批准为973的预研项目,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优质天然材料的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价值的再利用”就是人造血管中蚕丝做超细粉体进行重构的部分。

        ■人物简介

        1969年4月出生,1997年5月毕业于中国纺织大学纺织材料专业,获博士学位,1997年5月至1999年3月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到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历任武汉科技学院纺织研究所所长,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武汉科技学院教授、副校长、纺织学科带头人、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学科“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东华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美国纤维学会高级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评审专家。

上一篇:杨兆华:中小企业的发展蕴藏着更多的机遇

下一篇:纺织专家杜钰洲:两方面下功夫 破解融资难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