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智勇:全球自动裁剪业领跑者
——访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发布时间:2011-09-28
- 浏览次数:1855
我之所以以“和鹰”命名现在的公司,因为“和”代表了日本大和民族,“鹰”在日本就是“高鸟”的意思。
如果把自动裁剪机行业比作汽车业,我更愿意把和鹰定位成汽车行业内的“大众”,让每一个中国服装企业也都能享受到高科技成果所带来的便利。
和鹰的世界,世界的和鹰。
尹智勇,1966年生,江苏省盐城人。
全球知名数控裁剪设备生产企业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1995年10月—1999年4月,就读于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工学部,攻读机械专业类硕士课程。1999年4月以优异成绩完成机械学、机械设计与纤维等课程,获得硕士学位。
1999年4月—2004年4月,任职于日本高鸟株式会社,担任中国事业推进室室长。从事日本及海外的售后服务工作。
2004年4月——2009年1月,出任上海高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并成为自主研发高新技术自动裁剪设备的中国第一人。
2006年8月至今,担任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11月,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改制成立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尹智勇的简历来看,很难对他的身份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称其为和鹰科技掌门人恰如其分,不只是董事长头衔,专业学习、研发、销售、售后、管理,每一个环节,他都具有不凡的亲身经历。25年的行业从业背景,从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到最后成为操盘手,稳扎稳打,每一次成绩都堪称理想与奋斗的完美结晶。
成立五年来,尹智勇带领和鹰科技创造了太多的传奇:从中国第一台自主品牌的数控自动裁床的诞生,到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的破土动工,和鹰科技正在成为全球自动裁剪领域的领跑者。
师出日本
在采访中,尹智勇操着一口纯正的日语与公司的日本员工交流。这并不让熟悉他的人感到奇怪,一次行业会议上,主持人介绍到他时要着重强调“他不是日本人,他是中国人”。
上世纪90年代初,尹智勇与妻子都有着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完全可以轻松享受天伦之乐。而尹智勇心里却志存高远:“眼看就30岁了,再不出去就真的出不去了,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出国。”
于是在1995年,尹智勇毅然决然踏上了日本留学之路。
虽然他之前在国内学的也是机械专业,但课程和日本的教材根本对接不上。学校的导师甚至非常直接地告诉他:“你还是先回去吧,今年你不可能考上。外语你不行,专业课除非你考第一才有可能录取你。”
生性喜欢挑战的尹智勇没有被吓到,反而被激发出了斗志,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学习生活。在考试中,尹智勇创造了“没有不可能”,以专业课第一的身份被学校录取。当时导师的威慑成为了现实,不禁令同学和老师感叹。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迫于当时的就业压力,虽然导师一直看好尹智勇,但对于他坚持在日本就业的想法,导师还是厉言相激:“现在国内毕业生都很难找到工作,你一个外国人怎么能找到呢!”
然而,尹智勇创造的奇迹再一次令旁人刮目相看:在同批毕业生中,尹智勇被日本上市公司高鸟株式会社聘用,成为第一个收到招聘通知书的人。
虽然“破格”成为高鸟的正式员工,但公司的核心部门出于技术保密,并不是很接纳这位“外来者”,尹智勇还是靠自己的聪明和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装配工、调试工、维修人员。通常普通工人需要一周才调试好一台机器,他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精度还比别人高。别人修不好的机器到了尹智勇的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当时我的技术,在高鸟就是No.1。”
此后,技术娴熟的尹智勇进入了海外事业部,并于2004年被高鸟派回中国,去深圳一家公司合作组建了高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全权负责高鸟在中国的业务。
这段日本的留学和工作经历,以学习者和实践者的身份,尹智勇接触到了许多日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日后组建自己的公司积累了深厚的基础。就是现在,他也对那段岁月心存感激,从和鹰科技的命名就可以看出。他深知,技术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制高点,站在巨人的肩膀,未来的天地才更宽广。
立足中国
在上海高鸟稳步发展的时候,日本高鸟要调尹智勇回日本工作,但那时的他却把更深远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故乡——中国。
于是他开始和高鸟谈判,于2006年成立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并收购了上海高鸟中的股份。2008年金融风暴之后,市场一度不景气,尹智勇逆势勇进,和鹰科技在2009年购下日本高鸟在上海高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的所有股份,高鸟机电更名为和鹰设备。2010年11月,公司正式改制为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回国后的尹智勇不仅练就了过硬的业务能力,更凭借冷静的市场判断,为自己的公司选择了一条准确的发展路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缝制设备使用大国,潜力无限。但当时国内缝制设备行业中的缝中和缝后设备在技术上已趋于饱和,而缝前设备力量依然显得非常薄弱,这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客户对这样的高科技产品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于是一个目标在尹智勇的心里渐渐清晰:成为全球软性材料裁剪专家。
尹智勇开始带领团队研究、生产和销售包括拉布机、三维人体测量、电脑自动裁剪系统、真皮裁剪系统在内的整套自动化裁剪系统。2006年,上海和鹰进入中国市场就定位于中高端数控裁剪机,将工业化与信息化巧妙融合,并以普及自动化裁剪技术为己任。
“我有一个梦想:全世界的大部分服装企业都能用得起自动裁剪机。自动裁剪机对客户不再是奢侈,而是成为大家触手可及的必需品。有了梦想才有去为之奋斗的动力!”尹智勇这样说。
要知道,本世纪初每台数控裁剪机的售价普遍在300万元以上,目前已降至100万元以内,个别主流品牌规模化生产的数控裁剪机售价甚至已降低至80万元以下,售后服务费用也降至每台5万元以下。这种普及化,和鹰科技在其中功不可没。
据尹智勇介绍,通过科技研发,目前和鹰科技出品的自动裁床已将行业的裁剪速度提高了30%。不但裁剪的精度得到提高,节省了原材料,更重要的是在用工荒的大环境下,也为下游企业提高了劳动效率。“中国一般服装工厂,按400到600个工人计算,一套自动裁剪设备使用下来,共可以减少人工40到60个,一年多时间就可以节省出设备投入成本。”尹智勇对于中国未来两年的自动裁剪机市场极为看好。
同时,随着性价比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数控裁剪机产品,数控裁剪设备的下游产业链呈明显扩散趋势,由最初的纺织服装行业领域逐渐向产业用纺织品、交通运输领域、特种材料领域等下游行业延伸。
志在全球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尹智勇刚从德国回到中国,第二天,他又要奔赴日本洽谈业务。可见,尹智勇的下一个目标——全球软性材料裁剪全面方案提供商,并不是一句空话,和鹰科技正在这条路上快速而健康地前进着。
“现在不是我找别人,是别人找我,是他们都希望与和鹰合作。”尹智勇不无自豪地说道。就全球缝制设备行业来说,中国的技术水平处于中游,最新的技术还掌握在欧美和日本人的手里。“行业里很多的发明是在欧美,完善是在日本,不过,欧洲和日本的研发都趋向停滞,投入都不大。”尹智勇习惯于将目前阶段称之为“黎明前的黑暗”。在他看来,接下来的50年是中国的50年。现在国外即使有新的东西研发出来,在国外也没有销路,也必须找中国企业合作销售。
放眼全球,缝制行业的技术、人才、市场都在朝中国转移。考验中国缝制业的时候到了,中国的技术力量还不是强国,中国能多大程度承受这个转移,这是最根本的问题。现在中国缝制设备产量已占到全世界产量的70%,如果中国能将国外的先进技术顺利承接,那么中国才能从缝制大国蜕变为缝制强国。
正是因为看好了这个市场机遇,尹智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实施了全球化的品牌战略。
首先,尹智勇启动了全球化人才布局,和鹰科技聘用了大量海外高端人才,如聘请了前耐克中国区经理——英国人RichardBland担任营销副总,日本人中章先生是日本资深专家,现在和鹰科技担任技术副总。
此外,在销售网络布局方面,和鹰科技正逐渐建立起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产品已销往日本、德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和鹰科技的海外销售增长速度已超过国内。甚至在近一两个月中海外销售占销售总量的30%左右。
铺就全球化网络,就如下一盘棋,尹智勇没有盲目设点,而是战略性开拓。除日前开设的美国子公司,年底之前印度和巴西子公司也会相继成立。但侧重点各有不同:针对欧洲市场的产品主要是新材料,如德国子公司负责研发搜集未来新材料的裁剪技术;在日本主要着眼下一代裁床新品的推出;美国、印度、巴西更多的是对应市场销售;而中国本土主要负责针对现有客户的技术改进。一个有层次、有重点的全球和鹰布局蓝图已在尹智勇的心里成型。
当然,对于和鹰科技未来的发展,尹智勇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计划,这注定是一个梦想发酵为光荣的过程,虽然挑战和风浪都不会退让。鹰击长空,应该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