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中捷劳模刘昌玉:集多项特种机专利于一身

发布时间:2012-08-08
浏览次数:2053
  他生于1970年5月9日,玉环县小麦屿村人,高中文化。
  
  在中捷股份客户服务部副经理蔡时法眼里他“肯动脑筋,勤于思考”。
  
  在第二党支部书记郑大荣眼里他“忠厚老实,对技术刻苦钻研”。
  
  在特种机分公司车间主任杨胜彪眼里他“做事踏踏实实、为人实实在在,在缝纫机技术领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在总经理助理兼物资采购中心经理张涛眼里他“思想活跃、技术全面、经验丰富,在产品技术改进方面常常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刘师傅”。
  
  他曾多次被评选为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先进个人、质量标兵、优秀班组长,并被中捷集团授予“优秀党员”荣誉称号,08年获得台州市劳动局颁发的“技师”认证。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缝纫机机械方面的经验,在特种机圆头锁眼系列机型上参与研发和技术改进并申请多项专利。2012年被评选为中捷集团第三届十佳劳动模范之一——他就是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特种机分公司售后服务技师刘昌玉。
  
  2012年8月1日下午16点30分,带着敬佩的心情,笔者来到特种机分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一派繁忙的景象,装配、调试、打包——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当笔者见到刘昌玉时,他正在指导同事对即将打包的缝纫机从传动机构、供油系统再到剪线装置进行一丝不苟的检查。倍受客户和公司领导青睐的他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经历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勤奋好学,敢想肯干敢为
  
  18岁高中毕业那年,刘昌玉不顾家人的阻拦,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漂之路,在北京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从事加工服装工作,凭借对缝制机械的热爱和一股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冲劲,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可是不甘于平庸、不安于现状的刘昌玉,在他28岁那年,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由此完成了由一名普通工人到从事服装加工个体经营户的转变。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口碑,生意很快就步入正轨,后来店面因拆迁而重新选址,生意也大不如从前,服装加工店因经营惨淡而被迫关闭。
  
  在经营服装加工店时,喜欢钻研于机械维修的他有幸结识了在中捷公司上班的蔡时法。在蔡时法的影响下,刘昌玉渐渐对专门从事缝纫机生产与制造的中捷缝纫机公司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机械维修非常喜欢的他,果断地抓住了难得的机会,准备在自己专长的领域一展身手。
  
  1999年2月12日,刘昌玉在清理完服装加工店的债务之后,进入了中捷公司装配车间做缝纫机试缝工作。“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多年的缝制经验,让他在试缝这个工作岗位上发挥的得心应手、淋漓尽致。刘昌玉出色的专业技能引起了车间领导的重视和青睐,在进入公司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顺利地由一名装配线上的普通工人晋升为5580线的班组长。超强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很快成为了缝纫机装配的行家。在班组长的岗位上独当一面的他,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装配线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好事多磨,中捷“技师”第一人
  
  在装配技术和工艺上的十分精通的刘昌玉,原本有一个广阔的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可是就在此时,他思想上却开起了“小差”。2003年初,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自主创业的浪潮,此时的刘昌玉又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有情有义的他,在朋友盛情相邀开办公司的背景下,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刘昌玉和朋友在台州市路桥区开办了一家保鲜柜生产企业,前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用于技术研发,由于资金投入过大,市场开拓也未见起色,此时公司的资金链出了问题,面对抉择的他不得不选择放弃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产业。命运又与他开了一下玩笑——他失业了。
  

上一篇:孙玉山:将精力奉献给纺织科研

下一篇:杜钰:注重绿色环保的纺城布商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