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机械网

登录

孙玉山:将精力奉献给纺织科研

——专访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玉山
发布时间:2012-11-05
浏览次数:2018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玉山是个大忙人。今年55岁的他,没日没夜地在新纤维研究领域里“玩命”。2009年,他担任国家“863”项目“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设备和工艺”的研发时,由于整日扑在工作上,劳累过度,导致胃出血,差点出不了医院。听说医院就是用他研制的止血夹技术止住了他的胃出血。后来向孙玉山求证此事时得知,他研制的课题是“可吸收止血敷料”。
  
  在中纺院,他的职务是溶液纺丝研究室主任,可是“杂活”特别多,有中石化的科研项目、院里的科研项目,还有领导给的任务,总有干不完的活。“什么时候上会?”“11月4、5号吧。”孙玉山答。“那你手头的活能干完吗?”“活老也做不完,还有4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报告要写。”孙玉山无可奈何地说,“过了这阵儿也许就好了。”他心里总是这么想。
  
  多年以前,孙玉山曾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工作,由于良好的科研素质被英国导师挽留。但他不为所动,毅然按期归来。几年前,本报记者在采访孙玉山时问:“现在你后悔吗?”他笑一笑说,“没什么后悔的。”面对科研工作的辛苦,孙玉山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地勤奋工作,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
  
  30多年来,孙玉山由一名普通的工程师成长为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桑麻纺织杰出青年学者”等称号,并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他主持或承担的30余项科研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他主持研发的国家“863”项目“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成套技术开发”填补了国内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技术的空白。
  
  高性能(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国防及民用领域的新纤维材料,国内一般采用湿法工艺进行纺丝。干法纺丝由于减少了萃取环节,工艺路线短,成本低,而且污染小,但技术难题多。孙玉山带领他的团队刻苦攻关。他查阅了200多篇国内外文献及专利,主持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工艺流程和装置进行了反复设计与改进,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0年,中石化仪征化纤一期年产1000吨项目投产,整个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年产3000吨的生产能力。2011年该项目获得“桑麻纺织科技特等奖”。另外一项科研项目“可吸收止血敷料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二等奖。在他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建成了一条专用医用海藻酸盐纤维生产线。2010年底,该生产线已取得2亿元的销售收入。
  
  孙玉山“他每天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许多科研成果都是在他下班后回到家中完成的”。
  
  孙玉山告诉记者,他总是感觉一天的时间太短了。“今年这个中秋、十一长假,8天时间做完了许多事。没有这8天,还不知道这些活要忙到什么时候呢?”孙玉山说。节假日成了他“恶补”工作的好时间。
  
  一心扑在工作上,把自己的全部时间、精力都奉献给纺织科研工作,奉献给国家的科技事业,这就是很多人眼里的孙玉山。

上一篇:福建鑫港纺机:创新驱动永不止步 提花经编机打破德国垄断

下一篇:中捷劳模刘昌玉:集多项特种机专利于一身

相关资讯:

分享到: